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兩岸用詞差異:老師不亂叫爸爸叫“把拔”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29 11:09:31  


  中評社香港10月29日電/林志玲為什麼會有娃娃音?港人為何稱老外為“鬼佬”?台灣人聽到“為人民服務”有何感想?台灣散文名家張曉風將其中的奧秘一一道來。

  據東南網報道,張曉風,台灣散文家中的名家,曾擔任台灣“立委”。其作品《行道樹》被選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一語文課本第七課,《有些人》被選入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語文課本。昨日,張曉風在廈門圖書館進行演講,解析兩岸三地方言的不同,並簽名售書。現場座無虛席。

  原住民要學會五種語言

  “語言是一種隨時變動的藝術,因為這個緣故,它不太能掌控,有些詞語,今天大家都這麼說,它就這麼流行了。”演講一開始,身著紫色暗花衫、黑色長裙的張曉風,就將她對語言的理解,娓娓道來。

  台灣的流行語言,以國語、閩南話和客家話為主,但中南部地區講閩南話的人比較多,甚至在一些公開的場合也是用閩南話交流,所以閩南話在台灣很“強勢”。比如台灣的年輕人很喜歡說“今天早上天氣很好,對啊”,這個類似於自言自語的“對啊”,在張曉風看來,是從閩南話以“對”作為語尾詞的習慣而來,作用相當於英文的進行時“ing”。

  台灣的原住民彼此間語言不通,在日據時代,他們反而習慣以日語交流。有一次,台灣古典音樂大師、《橄欖樹》的創作者李太祥的弟弟告訴張曉風,“我們原住民都要會講五種語言,國語、閩南話、日語、客家話和原住民語,才能與外界交流”。

  這句話,其實涵蓋了台灣的近現代歷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