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11日電/35年改革實踐,我們黨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高超的智慧不斷探索改革路徑,積累了寶貴歷史經驗,創造了推進中國改革大業的方法論。
方法正確,改革事半功倍、破浪前行。
人民日報今日刊文稱,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調研時指出:“必須從紛繁複雜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脈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規律,特別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關係。”這是對改革經驗的寶貴總結,對改革方法的科學概括。
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把握改革規律,為改革再次謀篇布局。
“上”與“下”的呼應——
摸石過河與頂層設計結合
今年10月底,一項新舉措牽動人心——公司注册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在全國推進。
此前,按照政府轉變職能、簡政放權的總體改革思路,北京中關村、上海浦東、廣東等地先後試水企業登記制度創新,“寬進嚴管”引發企業注册熱潮。
它是頂層設計與“摸石過河”相結合的成果之一。從發軔於安徽小崗村的家庭聯產承包,到萌芽於深圳小漁村的特區開放,35年來許多重大改革都源自地方創新,再由國家指導支持,最後在全國推廣普及。“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良性互動,折射“中國智慧”。
改革是複雜的系統工程。當改革打響攻堅戰,迫切需要把頂層設計和基層創新結合起來,在摸石過河中把握規律,在統籌規劃中推進改革。
強調頂層設計,是改革的大局觀。
趟深水,過險灘,“導航儀”不可或缺。有科學的頂層設計,才有合理的改革路徑;有明晰的系統謀劃,才有扎實的改革措施。
我們面對著這樣的現實:表層麻煩解決了,深層問題凸顯了;顯性症結化解了,隱性風險浮現了;發展水平高了,訴求也更龐雜了。新舊矛盾糾結,利益藩籬交錯。缺乏頂層設計,改革難以凝心聚力,有的改革不僅要頂層設計,還要頂層推動,全面改革拒絕碎片化。
理順政府與市場關係,涵蓋政府職能轉變、市場體系建設、金融體制改革等;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涉及國家企業居民之間、中央地方之間利益格局的重大調整……啃掉這些“硬骨頭”,非一個地方或一個領域能夠單打獨挑,必須從頂層謀篇布局。
十八大報告提出“完善體制改革協調機制”,今年9月,35個成員單位組成的經濟體制改革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建立,直接受國務院領導,超越條塊利益的頂層設計有了更具體的依托。
尊重基層首創,是改革的群眾觀。
不久前,一份《關於促進改革創新的決定》在上海出台,給不少人帶來觀念的震撼。因為它不僅獎勵改革創新者,更強調對“未牟取私利的改革創新失敗者”實行“免責”,允許試錯,寬容失敗。
億萬人民是改革主體。尊重基層首創精神,就要集思廣益,鼓勵先行先試,讓群眾探索實踐的涓涓細流,匯聚為推動改革的滾滾熱潮。越是牽涉面廣、關乎百姓切身利益的改革,往往難度越大。問計於民,問需於民,讓每一份改革方案集民智、順民意,才會破解千難萬難。
“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是辯證統一的”,十八大以來,上與下的呼應,最大程度聚合著改革正能量,激發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和社會的積極性創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