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中國殲11戰機掛彈編隊飛行。 |
首先,區別對待美日,狠挫日本銳氣。1958年金門炮戰時,美國軍艦為國民黨軍運輸船和軍艦護航,中央軍委指示只打蔣艦,不打美艦,如今對付美日同盟可以如法炮製。對日本的軍機要果斷及時攔截,強化識別區的可信度,展示領導人的意志力,但是對美機的處置尺度可以放寬。東鄰軍國主義勢力絕對不是一小撮,日本社會已總體右傾,國人切忌對其抱有幻想。
其次,手握籌碼,逼日談判。日本的和平憲法是二戰後東亞秩序的基石,不允其擁有遠程導彈和航母等重量級裝備。中國仍需攜手美國、韓國等戰勝國,敦促日本謹守和平憲法,約束其猖獗的軍國主義汹勢,從而為解放軍贏得更多戰備時間。基於此前提,中美把日本控制在二戰後法理體系內,共同構築東海危機管理機制。如果東京坐上談判桌,實際上就承認了釣魚島的爭議性,自為其重大挫敗。
再次,保持克制,不打第一槍,繼續採用蠶食方式進取。解放軍在判明威脅達到一定程度時,會相機出動軍機予以識別處置,但仍須保持淡定,不急不躁,按照自己的線路圖行事,因為在中國經濟持續中高速增長的形勢下,時間顯然在中方一邊。十餘年之後,鑒於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美國在東亞恐會退避三舍,而面對非理性的東瀛政客,北京將獲得居高臨下的戰略位勢。
一言以蔽之,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彰顯了中國外交戰略的轉變,標誌著“韜光養晦”時代的正式終結。與東京和華盛頓的衝突只是成長中的煩惱,不會驅使中國走上窮兵黷武的道路,因為中國夢的理想目標是國家和平崛起,促進世界和平與繁榮。奉行“辯理交利”政策,秉持費邊戰術,全面夯實核武和海空軍威懾力量,運用法理鬥爭維護國家安全與發展權益,這當然是中國外交的全新氣象。我們不得不為中國新一屆領導人喝彩!(作者為英國倫敦大學經濟政治學院博士,現為香港智庫天大研究院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