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隊那種靈活機智的戰略戰術、不講常規的作戰方式,正是西方軍隊最難以招架的。”斯坦福大學亞太研究中心的報告得出結論說,《亮劍》中的男主角代表了中國軍隊指揮官的特點。
而在金燦榮教授的眼裡,中國只需要摸著石頭過河,不能讓不太高明的“條條框框”束縛了手腳,“精英設計的結果可能就是‘國足’,讓人心碎,這樣還不如不設計(戰略),大家凑合著過。”
這種學術爭議已延伸至決策咨詢層面,金燦榮教授記得,在時任國務委員戴秉國召集的一次研討會上,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王緝思認為,中國外交要有戰略,而金燦榮則主張中國的外交和防務不需要成文的戰略——中國智庫的建設水平尚未滿足戰略現實的需要。
中國外交和防務安全到底需不需要大戰略?
“如果中國想在15到20年處於世界上的領先地位,那麼它需要有策略、主動地思考它的未來發展方向,而中國智庫在這一進程中可以有所作為。”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詹姆斯·麥根認為,中國正在崛起,但智庫本身在組織、財政和法律獨立性等方面都面臨挑戰。
不對稱的智庫“江湖”
師承蘇聯,1949年之後中國成立了許多官方政策研究機構,職責是通過體制內的組織渠道向領導層提供決策參考。俄羅斯《消息報》2013年11月的一篇文章批評說,“蘇聯模式”智庫的缺陷逐漸暴露:智庫理應是權力的鏡子,智庫的專家們卻不怎麼敢向俄領導人提出反對性意見。
冷戰的終結,各國智庫幾乎都倒向美國模式,但中國智庫依舊遺傳有蘇聯的基因。2012年3月,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朱旭峰教授發表的《中國智庫新趨勢》文章說,中國有三個基本類型的政策研究機構,分別是官方政策研究機構(附屬於特定部委及其研究項目)、半官方智庫(與一個主管的政府機構存在某種聯繫)以及非政府智庫。不過,他認為後兩種作為政府的外在政策機構,可以稱之為智庫。
中國智庫的“江湖”呈現出不對稱的格局。
“中國大多數智庫機構,多是用皇糧養活的,是依附於政府的,正是由於獨立性的缺失,而使其影響力大打折扣。”國務院參事任玉嶺就曾批評中國智庫缺乏獨立性。2013年夏天召開的首屆中國智庫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多位與會專家也認為,中國智庫的發展將迎來春天,但自身仍存在獨立性不強、研究水平和影響力不足等缺陷。
智庫,需要獨立的人格。清華大學布魯金斯研究中心朱超平稱,“不屬於任何黨派使它(智庫)保持了公正性,捐款人不會左右智庫研究的結果,為它奠定了獨立的基礎,這樣才會有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