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全國人大常委:中國環境治理最難時期已經到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26 09:49:57


 
  環境設施投資趕不上經濟發展

  南都:是否可以說,1997年加大了環境投資尚能治理污染,但2000年之後,環境投資跟不上經濟發展帶來的污染,導致了過去十年環境污染日益嚴重?

  王毅:1997年之前沒有那麼大的環境基礎設施投資,直至“十五”期間,環境基礎設施投資沒有巨大增長,但還是維持了基本水平。問題就是經濟發展過快。事實上“十一五”期間還增加了該類投資,而且還制定了具體的節能減排措施。2013年環境基礎設施投資增長速度還超過了G D P,達到10%,但還是跟不上經濟發展速度。而且這裡還有一個環境欠賬的問題,環境統計也有很多問題。發達國家在他們經濟增長最快時,環境投資達到G D P的3%,但時代不同,經濟體量沒中國這麼大,而且增速沒中國這麼快。更重要的是,我們還有環保設施使用率的問題,脫硫裝置開了多少?污水處理廠都運行了嗎?

  南都:這種環保設施不使用的情況普遍嗎?是否因為我們的監管不到位而導致?我們的監管體系不完善是否還導致了很多問題?

  王毅:這種情況當然有,但沒有系統調查過。這種情況的出現,肯定是監管不到位。監管為什麼不到位?首先,監管得有隊伍,要有體制保障,現在都沒有。林業保護都有林業警察,環保監察大隊的執法能力遠遠不夠,環保部也希望建立起整個監察體系,但現在沒有這樣的制度安排。環保局沒有法律授權關停工廠,關停要有附加條件,要和地方政府一起行動。一次罰款十萬二十萬能有多少錢?而且工廠經常和地方政府勾結,地方保護主義更是難以突破的堡壘。所以除了建立官方監控體系之外,還要發展社會的獨立監察體制,要靠制度來保護生態環境。我覺得今年兩會期間,可能對環保法修改有新內容,應該有更充分的討論。現在距離2020年也就六七年時間,要做大的制度性安排很困難。常務會議兩個月開一次,按照立法程序,通過一部法律可能要兩三年,時間耗不起。制度不完善的情況下,要加速推進治理政策,沒有法律工具實際就做不到,會產生矛盾。發達國家已經有了非常成熟的制度設計,加州的環境處罰就很細致,罰款額度從1000元到100萬都有,處罰時間精確到日,什麼情況下罰款,什麼情況下追究刑事責任,都有非常明確的規定。這就叫精細化管理。

  南都:有人認為應該在環保局建立垂直管理體系,割斷和地方的聯繫,只做監管,加大司法訴訟力度。這樣是否能夠更為有效地監控?

  王毅:現在環保法的修訂也就是這個方向。環保法第二審時要加大公益訴訟,到第三審就擴大公益訴訟組織的範圍,從原來一個又增加了一些,但是還不夠。我覺得監管要多管齊下:第一,政府應有監管體系,也要有自身的獨立性。第二,社會要有監督體系,要建立完善的公益訴訟制度,處罰力度要加強,讓污染企業感到痛。第三,輿論監督,上市公司如果違反環保規定要停牌,著名品牌如果非法排污就影響了品牌美譽度。中國這樣的大國,要信息、經濟、法律、行政手段綜合運用才可能有效。

  建立環保指標和環保制度體系

  南都:目前空氣治理和水域污染治理指標化有多大意義?如果沒有指標,民眾又不滿意,但指標設計太高,實際做不到,民眾可能更不滿?

  王毅:確實是,我們國家自有環境目標治理以來,有多少目標實現了?從上世紀80年代起,就開始五年改善、十年偏好等等目標。多如牛毛的目標,幾乎無一例外全部落空。“九五”期間實現了減少污染排放的目標,所以我印象特別深。確立指標集中治理也不是無效,比如淮河治理還是有不少成效的。所以目標還是要的,也應該適度超前。我們把環境治理當做政治任務,排在第一位,這沒有問題,但不能變成政治口號。既然確立指標,就要講清楚科學性。比如環保部要求到2015年,重點區域PM 2.5濃度年均下降5%,這個治理目標可以,但要付出多少成本?政府承擔多少,老百姓承擔多少?老百姓願不願意額外承擔呢?政府由於承擔成本,會不會出現經濟不穩定?我覺得這些都應該而且可以講清楚,就怕不去講、不敢講,那出了問題就會付出高昂代價。比如蘭州為了達到減污目標,最後40天單雙號限行,削減燃煤,影響城市供暖,有什麼意義呢?所以我覺得這一問題首先應該好好討論。但現在又沒有很好的公共討論環境,專家一出來說話,老百姓就罵聲四起,政府說更是費力不討好。應該建立一個很好的公共討論機制,不經討論就制定指標,實現不了也沒有問責,也就不會被當回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