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中日之間,歷史問題不斷起摩擦,領土問題過去達到的共識也被否認,如果台灣問題上再出現波瀾,中日關係的基礎就會崩潰,中日關係的大倒退將不可避免。另外,在所有和中國建交的國家裡,日本是在台灣問題上表態、立場最消極的國家。與中國建交的絕大部分國家都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1979年中美建交時美國用的也是“承認”,而日本用的是“理解和尊重”。日本本來立場就最消極,如果再倒退,後果不堪設想,中國也必然會強有力地反擊。
另外,日本在台灣問題上是有歷史欠債的。日本在1895年《馬關條約》後占據了台灣,二戰結束後將台灣歸還中國,共對台灣實施了50年的殖民統治。因此,中國對日本在台灣問題上的態度尤其敏感,如果日本在台灣問題上再刺激中國的話,中國政府和老百姓的反應可想而知。
記者:據日政府10日公布的數據,2013年10-12月實質經濟增長率較之前預期有所下調,換算成年率下修至0.7%,今年1月的經常帳赤字也創下了歷史新高。安倍經濟學似乎出現意外,對此您怎麼看?
胡繼平:安倍上台之前,就提出了安倍經濟學。其核心有三點,一是金融量寬,二是加大包括地震後復興在內的財政投入,三是推進改革,就是所謂的“三支箭”。這“三支箭”的確取得了一些效果,特別是前兩部分,即金融量寬和加大財政投入,對拉動經濟增長、實現通脹目標起到了一定作用。去年,日本經濟有兩方面變化,一是日元貶值,二是股價上升,經濟似乎出現了復甦跡象。
但從解決日本經濟本身存在的問題來說,安倍經濟學現在還遠遠沒有達到效果。“三支箭”中,金融量寬和擴大財政投入比較簡單,但作為“第三只箭”的改革就要困難的多,安倍上台以來這方面的成果也很有限。解放生產力主要還得靠推進改革來實現,在任何國家都是如此。但安倍改革遇到的阻力比較大,目前能看得見、具有明顯效果的改革成果還很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