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緬懷李霽野 重建兩岸同胞民族文化認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03 00:46:56


北京魯迅博物館副館長黃喬生主持座談會。(中評社 王永雪攝)
 
  楊毅周表示,李霽野的一生,是兢兢業業、嚴謹治學、悉心培養青年一代的一生。李霽野學貫中西,在文學和翻譯事業上成就卓著,他從“五四”新文學運動時期走向文壇,一手寫作,一手翻譯,貢獻了一批風格各異的小說、散文、詩歌,以及《簡愛》、《被侮辱和被損害的》等眾多譯作。李霽野畢生從教,自二十世紀20年代起,先後任教於孔德學院、天津河北女子師範學院、輔仁大學、重慶白沙國立女子師範學院、復旦大學、台灣大學和南開大學。今天,我們紀念李霽野,是要學習他對文藝、教育事業兢兢業業、勤奮努力的工作熱忱和嚴謹作風,學習他培養和教育青年一代的誨人不倦和無私奉獻精神。

  楊毅周在最後提到,今天,我們紀念緬懷李霽野先生,研究學習他參加台灣文化重建的理念和實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當今時期,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鞏固深化階段,兩岸人民的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已蔚為潮流,勢不可擋。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由於歷史和現實的諸多原因,台灣島內還存有“文化台獨”遺毒,台灣民眾仍然存在著民族和文化認同危機,這阻礙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因此,我們依然面臨著重建兩岸同胞共同的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和國家認同的艱巨任務。所以,今天我們紀念緬懷李霽野先生,就應弘揚他的文化精神,繼承他未竟的文化事業,更努力地推動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促進兩岸文化融合;推動兩岸同胞認同的重建過程,促進兩岸走近、同胞團圓;攜手維護好、建設好中華民共同家園,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理論研究會副理事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秘書長呂聰敏在座談會上發言表示,今年,我們將在北京和天津舉行座談會,紀念李霽野誕辰110週年,這是為了緬懷他為國家、民族、文化、教育作出的貢獻,也是為了認真思索他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遺產。作為他的晚輩和學生,我們敬仰他,學習他教給我們的做人做事的價值觀,他的愛國主義情懷也感染著我們。

  呂聰敏說道,李霽野從大陸到台灣,再從台灣到大陸,從他走過的足跡,我們清晰看到中華文明一脈千流的演進,也看到一位熱愛自己民族和祖國的傳統知識分子光潔高大的形象,李霽野畢生都在昭示著我們生活在海峽兩岸的同胞,儘管背景、出身、職業、政治取向都有差異,但都不應該忘記我們是同根同源血脈相連的炎黃子孫,不應該忘記兩岸文化融合、情感融合是我們的共同願望,不應該忘記維護和鞏固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的根基是我們共同的使命和責任。今天,我們在這裡紀念李霽野先生,從他的精神遺產中獲取智慧、啟示和力量,不斷取得兩岸和平發展新成果,並以此告慰李霽野以及所有像李霽野一樣把畢生精力和心血傾注於兩岸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大業的先輩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