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卻利益之外,合作的前提應當是尊重。美國為了繼續其敵視伊朗的政策,竟然把這個有著數千年歷史和文明的國家赫然列入“無賴國家”之列,這本身就是對其自身的巨大嘲諷,彰顯其傲慢和偏執。美國應當認識到自身能力的局限性,著眼長遠,放棄冷戰思維和私怨,在文明對話與合作方面做出表率,而不是製造藉口,深化敵意,甚至刻意綁架其他文明載體的意願,這是不利於人類長遠發展利益的。美國的敵意,只能為伊朗擁有核武器製造更多的理由,其立場也有可能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如此下去,文明對抗的風險不是減少而是增加了。
中國可以為改善美伊關係方面努力更多
平心而論,在伊核問題出現之前,在改善兩國關係方面,雙方都曾做出一些嘗試。然而都屬於隔空喊話。克林頓政府時期,美國方面主動發出友好的信號,但是伊朗方面由於強硬派掌權而缺乏回應;而伊朗自由派上台之後發出的改善關係的信號,卻受到美國保守勢力的漠視。奧巴馬總統執政之初也表示出與伊朗改善關係的願望。但是,到目前為止也是僅限於說說而已,決定美國對伊朗敵意的諸多因素還依然存在,打破這些慣性,需要美國和伊朗兩國政治家拿出更多的領導力,改變對彼此的形象塑造,緩和政策的回旋餘地。而國際社會也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推動兩國關係的正常化。
在推動美伊關係改善方面,中國外交應當更加積極主動,努力有所作為。中國是人類古老文明的之一的華夏文明的繼承者,同美國與伊朗一樣,是當下人類文明結構中重要的一極。中美關係與美伊關係都有過類似的發展軌跡。中國也曾被美國視為激進勢力,對中國的核武訴求,美國也曾經設置重重障礙,認為中國發展核武將會使人類世界萬劫不複。凡此種種,最終都被歷史發展所證偽。擁有核武的中國並沒有給世界帶來威脅,中國恪守自衛性發展核武的原則並遵守國際準則,凸顯了一個有著深厚文明底蘊的國家對人類發展的責任。中國的經驗與中美關係良性發展的現實,可以為美伊關係的改善提供良好的榜樣。
而中美改善關係之初,也有第三國家從中斡旋,中國有義務為緩和國際局勢做出貢獻。當下中國獨特的國際地位更是贏得世界多數國家的尊重,中國是與伊核問題相關國家都保持良好關係的國家,這使得中國能夠傾聽不同聲音,理解不同訴求,從而積極開展斡旋工作。長期以來,美國以伊核問題為藉口,試圖把中國納入其反伊陣營,也使中國屢屢陷入被動。當下,我們需要變被動為主動,在認清伊核問題的實質的基礎上,改變美國憑其“私怨”而挾持國際社會的做法,從文明共存和發展的角度,在推動美伊關係方面有更大的作為。
關於伊朗有個說法,稱“在巴列維當政時期,警察端著槍,逼迫女性摘下頭巾;而在革命後的伊朗,又是警察端著槍,不過這次是為了逼迫女性戴上頭巾”。世俗與宗教的博弈,是包括伊朗在內的中東地區乃至伊斯蘭世界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社會和政治發展的一個重要主題。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國對中東的捲入,使得兩種文明發生激烈碰撞,美伊關係的變化就是這種交流碰撞的結果。從這一角度出發,美伊雙方都不應當計較是是非非。文明的交流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作為人類文明極的美國和伊朗應當以開放的胸襟來面對這種交往。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不斷交往,兩個文明都能取長補短,對人類的文明發展做出應用的貢獻。到那個時候,戴與不戴頭巾,不再是警察的職責,而是伊朗女性自主選擇的結果。那一天也就是文明交往變得成熟理性的時刻,文明的合作有了切實的基礎。中國、美國和伊朗都應該對此有所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