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高考的問題自2008年由人大代表提出後,一直是個備受矚目、極其敏感的焦點話題。而關於異地高考的爭議背後折射著社會有關群體的利益博弈。
數據統計顯示,北京、上海義務教育階段就讀學生中,隨遷子女占比均超過40%,在廣東就讀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數量更是居全國之首。
成都市第十一中學副校長張濤認為,北上廣的異地高考門檻高也有其合理性。如果放寬勢必導致更多外來人口湧入,加大城市管理難度,加劇教育醫療壓力,帶來就業困難、環境污染等更多社會管理難題。
陝西師範大學教育評價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劉天才說,異地高考雖然是教育現象,但必須清晰認識到教育必然受制於社會的管理水平、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們的文化心理等因素。
“教育行政部門在堅決推進改革的同時,也要對利益衝撞進行協調,要成為矛盾的稀釋劑和緩衝劑,讓老百姓心平氣和地共同面對和推動改革。”金忠明說。
教育公平:高考改革任務艱巨
1977年高考恢復以來,考生只能在戶籍所在地參加高考。異地高考,被認為是近年來政府推進教育公平的一大舉措。
南京師範大學教科院副教授殷飛認為,一旦打破戶籍限制,又可能帶來“高考移民”等新的不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