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郭振璽芮成鋼劉文的央視“江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15 11:07:25


 
  分級制度下的員工待遇

  在這樣的聘用制度之下,員工的待遇,自然也分為“三六九等”。

  出入央視的門卡就是一個顯著的差異。

  鳳凰娛樂曾連線央視某知情人全面解析央視“編制內幕”。該知情人透露,央視的編制跟出入門所佩戴的“門卡”有聯繫,門卡號前面的A、B、C、D基本上與可以跟個人的編制等級劃等號,“A是正式員工,B類基本是台聘,C類是企業聘、D以外協人員(包括臨時工)為主”。

  該知情人士還以2013年初離職的3位主持人為例,“李咏、白燕升都是正式職工,而王凱可能是沒轉正的臨時工”。

  除了門卡,收入才是最體現差別的地方。

  陳榮介紹,站在“金字塔”頂端的編制內員工,每月底薪在一萬元以上。

  台聘的職工基本工資比編制內員工低一些。而企聘的員工底薪在3000元到4500元不等,更高級別的企聘員工底薪能達到7000至8000元。

  編制內、台聘和企聘的員工每年年末能夠分到增收節支獎,這由每年的廣告收入決定,一般在8萬到10萬不等。(增收節支獎與欄目廣告收入掛鈎,按比例提成,這部分實際占了工資大頭。)

  項目聘用的員工底薪更少,僅是足夠交社保、保險的數目,為2000到3000元。而至於最底下一級的“欄目聘”,則沒有任何底薪。且項目聘用和欄目聘用的員工都沒有增收節支獎。

  江華告訴澎湃新聞,儘管項目聘用和欄目聘用的員工工資最低,但往往工作的主力卻是他們。在2011年之前,能吸引這批央視底層員工努力奮鬥的,就是績效獎金了。

  江華告訴澎湃新聞,以財經頻道為例,領導會根據收視率來給員工製作的節目打分,根據分數的高低,每個月節目編導能夠拿到10000到15000元不等的勞務費用。

  “如果拼命些,一個月做三期節目,即使是底層員工,一個月也能拿到兩萬多的工資。”陳榮說。

  不過,要把這筆勞務費拿到手,並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央視要求,底層員工要拿相應數額的發票,用報銷的途徑來領取勞務費。

  江華透露,為了搜集發票,很多員工從公關公司、廣告公司等買發票。當時也總有一群倒賣發票的人在央視大樓周圍“做生意”。

  “不少人看到央視的人到處找發票,以為這是為了多報賬,卻不知道他們是央視裡最苦最累最窮沒有尊嚴的人,這麼做只是為了拿到自己應得的勞務費,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陳榮回憶當時的情景感嘆道。

  在2011年之前,這是吸引媒體人不需底薪不需保障也可以在央視工作下去的動力。然而,2011年之後,情況變了。

  根據《財經》雜誌的報道,2011年8月,央視突然改變了報票這一做法,導致員工無法足額領取薪水。

  在央視內部,此變化的正式說法為壓縮四費——餐費、交通費、稿費(外請專家、評委的費用)、勞務費的報銷比例。《財經》援引央視一位制片人的話介紹,按照新規定,“四費”不得超過節目製作經費的7%。

  這意味著,如果某節目一期製作經費為3萬元,“四費”不得超過2100元,“這點錢連員工正常的餐費和交通費都保證不了,何況還要採訪專家等。說白了,節目沒法做了。”上述制片人說。

  江華也告訴澎湃新聞,自從那之後,他們每期節目的收入縮水50%,只能拿到4000元左右。

  如今,不少被戲稱為“總編級實習生”的人依然在忍受這一用工制度,熬上10年甚至更長,然後轉為企聘員工,在央視這一“高大上”的平台取得事業上的成功。

  與此同時,近年來,央視也出現一次次的離職潮,江華、陳榮都在其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