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解放軍無人機。
|
中評社北京8月15日電/東海之濱,戰鷹列陣。
解放軍報報道,起降場上,某新型無人機正在做最後的調試,全場一片寂靜。
“3、2、1,點火!”隨著一名少校軍官的一聲令下,多架無人機從發射車上騰空而起,在天際劃過一道道弧線,飛向湛藍的天空,俯衝、盤旋、偵察……首飛圓滿成功。
設計裝備的專家深有感慨:“列裝這麼短時間,完成首飛不容易;不依靠廠家獨立首飛,更是難得!”
這名少校軍官,就是第42集團軍某旅無人機營營長李長勇。這次丟掉“拐棍”的首飛,見證著他的勇氣,更見證著他的“底氣”。從當連長至今,他先後4次應邀參加無人機新機型定型試飛,創造無人機飛行5項全軍第一,勇奪全軍電子對抗裝備保障技能比武冠軍。
然而,作為我軍首批無人機專業碩士研究生,李長勇剛到部隊時,卻面臨著無人機事業起步階段不可避免的種種困境。擺在他面前的,是一次次“沒有跑道的起飛”。
沒人賦予任務,他主編20萬字操作規程——
“無人機事業有空白不可怕,怕的是人人等著別人來填補空白”
2008年,李長勇從軍械工程學院研究生畢業時,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尚合勸他留下來攻讀博士學位。能拜院士為師,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機會。然而,面對外軍無人機已成戰場新銳、我軍無人機還在起步階段的現狀,李長勇心急如焚。“到部隊一線去,早日把知識特長轉化為戰鬥力!”他毅然做出這樣的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