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覺得這種文化的發展是非常激動人心的,我們也希望自己的作品和傳統文化能夠不斷以自己的方式融入到世界戲劇環境中,呈現自己”,他說。
國家話劇院製作人李東介紹,《青蛇》是與蘇格蘭國家劇院合作的,舞台設計、燈光、音樂都是英國藝術家負責,這次在愛丁堡演出的劇場較小,必須做出改動,僅有音樂仍是原版。
據了解,這次演出的主要角色都由新人扮演。“我們希望他們有機會來這邊演出的同時,也看其它的戲,讓他們了解戲劇與生活關係非常密切,在愛丁堡大家看戲、交流,氛圍很輕鬆。”
記者在劇場發現,來看演出的還是華人觀眾占多數,而且一些外國觀眾在英文字幕的幫助之下有時候仍然難以追隨情節的進展。
就此,李東表示:“《青蛇》的台詞包含很多俚語、禪機以及插科打諢的元素,在中國演出的時候觀眾反響非常火爆,但對外國觀眾來說可能理解起來有難度;我們也可以做肢體劇,但既然是以語言為主的話劇,不管多難都得做”。
促進合作
那麼,華語戲劇應該怎麼做才能更好地融入西方,讓更多當地觀眾了解和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