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醫生的資質考核和行醫權限管理,盤仲瑩表示和睦家醫院已經建立了自己的體系,但醫生行醫地點的多變和不同教育工作背景,使得掌握醫生行醫過程規範的管理和記錄更顯得重要。
“我們更需要知道多點執業的醫生在其他醫院是否有行醫不良的記錄。”盤仲瑩認為,衛生行政部門應該考慮在本市建立信息聯網,讓每家醫院都能掌握醫生行醫的信息,為其他執業地點提供保障。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醫療改革與醫藥產業發展研究基地副主任王震也建議,衛生行政部門要通過監管加強對醫生的管理,如定期考核制度、了解醫療過程信息,將醫生的每一個處方都記錄在案,通過聯網,對醫生行醫過程進行監管,防止醫生失職行為的發生。
“多點執業”能否走向“自由執業”
對此次政策的調整,許朔認為,還有一些現實問題沒有觸碰。
他表示,目前北京市許多醫生都是在跨省多點執業,北京市發布的規定僅允許醫師在北京行政區域內開展多點執業,醫生跨省執業還是不符合規定,理論上還是違法的,而一旦在外地行醫時出現醫療糾紛,要按照哪個地區的多點執業規定來處理,就很棘手。
其次,雖然現在註冊多點執業的過程簡化了,但因為涉及醫生收入透明化問題,許多醫生也許還會選擇繼續“走穴”,規避正規註冊後帶來的納稅問題。
一位不願具名的三甲醫院的內科醫生表示,並不會因為政策的調整而“輕舉妄動”。在他看來,雖然政策上還給醫生們許多權利,但公立醫院醫生的晉升發展無一不與當前的體制掛鈎,許多醫生還是擔心醫院在背後給自己“穿小鞋”。“歸根到底,醫生們要的還是能實現自由執業。”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鵬認為,降低門檻後,多點執業的成效將會加強,但不能抱太大希望。
在他看來,醫師還沒有擺脫事業單位身份的束縛,不廢除醫生的事業單位編制身份,不放開醫生自由執業,優秀醫生下沉到社區就始終是一句空話,分級診療體制也無從建立,看病難困境無從緩解。
醫生們離“自由執業”究竟還有多遠?許多醫生表示即便可以“多點執業”但仍不夠“解渴”。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要逐步取消醫院的行政級別,但從醫改進程中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來看,“自由執業”的身影難尋。
對於自由執業能否實現,劉國恩表示無法預測,但可以肯定的是,現在推進的醫改工作是在往自由執業的方向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