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商勾結讓權變錢
在諸多貪腐高官的法院判決書中,“以職務便利,為他人謀求利益”的表述最為常見,官商究竟如何結盟謀求利益,何種領域是高發區?京華時報記者梳理發現,涉及銀行貸款、工程業務承攬方面最多,此外,在項目審批、用地規劃等方面,也給官商勾結留下可鑽的空子。
表現形式1
承攬工程最為常見
在已被判刑的25名省部級官員中,為商人承攬工程、項目、業務提供便利的達一半以上。不少是通過打招呼方式,間接為商人攬到業務,這些業務部分是政府工程。
遼寧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宋勇多次以政府官員身份,為企業承攬工程。2001年至2009年,宋勇擔任遼寧省朝陽市委書記時,接受建築商孫慶祥的請托,通過遼寧華錦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馮恩良職務上的行為,為孫慶祥的公司承攬了46萬噸乙烯改擴建工程。為此,宋勇先後6次單獨或通過其妻崔雲虹收受孫慶祥給予的美元20萬元。
作為主管單位領導的官員,想為某指定企業承攬業務則更為容易。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張家盟在擔任舟山市副市長兼市交通委員會主任期間,受舟山“首富”黃善年請托,為其公司與舟山市交通委員會下屬企業合作成立公司,進而承攬舟山市多項交通工程。
劉志軍在擔任原鐵道部部長期間,為山西商人丁書苗獲得鐵路貨物運輸計劃、干預招投標,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
專家點評: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在接受京華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承攬工程和業務是權錢交易最大的一個方面,之前國家已非常關注治理工程腐敗,制定相關政策,雖有成效但效果不明顯。之所以工程領域腐敗多發,緣於工程招標程序被表面化,程序雖然看上去很完美,實際上被少數人控制。根本原因在於公權力在這個領域未得到節制。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認為,現有法律要求招標公開,但為何官商屢闖紅燈,是因為“圍標”已成為潛規則,在這裡誰都不怕,關鍵在法律法規的落實和監督,加大處罰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