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弘毅表示,反對派應與中央多溝通。 |
中評社香港9月21日電/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陳弘毅昨日表示,在與中央建立互信方面,反對派並無建設性的行為,亦失去了與中央真誠溝通的可能。他又指,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政改的決定,顯示中央認為非愛國者贏出普選所帶來的風險,高於“佔領中環”的風險。
大公網訊:陳弘毅昨日出席城大法律學院舉辦的政改學術研討會,並引述有意見指,如果反對派並非將精力放在“公民提名”和“佔領中環”行動,全國人大常委會就政改的決定會更合反對派意。
他認為,在與中央建立互信方面,反對派確實無建設性的行為,並失去了與中央真誠溝通的可能。他續指,雙方可妥協,不被中央接受和任命的人不會成為行政長官候選人,但他承認,期望反對派以少對抗、多和解的方式處理與中央的關係,並不可能。
陳弘毅表示,今次政改最重要的爭論點,是提名委員會的提名門檻會否低至讓反對派能派出至少一個候選人,他引述中央官員指,提名制度不會對候選人構成不合理的限制,不同黨派的人都能公平地爭取提委會大多數支持,但同時要對愛國者任行政長官,提供制度性保障。他解釋,目前選舉委員會大多數是由“愛國者”組成,因此提委會過半數提名,能夠確保候選人是“愛國者”。
陳弘毅相信,中央對政改進行了“成本分析”,然後再作政改決定,他認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最終的決定,顯示中央認為非愛國者贏出普選所帶來的風險和危機,高於“佔領中環”的風險。他指出,內地對愛國的定義,就是不反對社會主義的體制。
出席同一活動的香港政策研究所董事暨行政總裁馮可L表示,政改原地踏步的結果很可能難以避免,如果還有變數的話,主要看最後支持政府方案的民意能否達到七成或以上,是否有可能對部分反對派議員有所影響。此外,美國政府的最後態度如何,或會對部分反對派議員和民意走向產生微妙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