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關於全國27個省份630家不同規模的醫院2011年“三無”病人欠費情況的調查顯示,每家醫院接待“三無”病人超過85人次。醫院規模越大,“三無”病人欠費越多。100張以下床位的醫院平均為5.32萬元,800張以上床位醫院平均為64.33萬元。據此測算,全國醫院一年“三無”病人欠費約30億—40億元。
民營醫院醫療欠費情況也不容樂觀。一名貴州籍外來務工人員遭遇車禍,廣州市白雲區益民醫院進行了現場救護,病人入院半年之後不治身亡,留下醫藥費10萬餘元,醫院多次聯繫直系親屬追討,但一無所獲。自開辦以來,益民醫院的醫療欠費累計已達數十萬元,難以消化。院長萬昊說,民營醫院一般在城鄉結合部,流動人口多,收入水平和醫療保險覆蓋情況參差不齊,打架鬥毆等社會糾紛多,患者欠費情況較為嚴重,但政府沒有補償措施,醫療欠費壓力無法緩解。
“按照現行規定,對醫院‘三無’病人的欠費,應由財政給予補助。然而,各地財政並沒有專門資金預算安排或預算不足,只能由醫院自行消化。無力付費、逃費的病人不可能完全杜絕,這時候需要有‘兜底線’的救助制度補位。只有完善救助制度,才能讓醫療機構履行責任時不再心存顧慮。”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唐鈞說。
延伸閱讀
疾病應急救助制度
2013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制度的指導意見》。救助對象是在中國境內發生急重危傷病、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確或無力支付相應費用的患者。對於急救醫療費用,此項制度承擔兜底保障責任,也就是說患者發生的急救醫療費用,根據情況先由責任人等社會救助基金等渠道支付。無上述渠道或上述渠道費用支付有缺口,由疾病應急救助基金給予補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