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轉向“新常態”(漫畫) |
中評社香港12月17日電/中國經濟放緩可怕嗎?答案是否定的。新加坡等東亞經濟體都曾經歷高增長後的衰退,但若以人均GDP為指標,它們的經濟並不算失敗。以此為鑒,中國也不應對經濟下滑過度恐慌。
《金融時報》12月15日發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柯成興的文章《中國經濟放緩不可怕》稱,縱觀人類有文字可考的歷史,99%的人從未發明過一樣東西。不過,人們也普遍認同:長期、持續增長的經濟福祉源自人們的創造力和創新力。就這一點而言,在過去700萬年中,普通人或者說絕大多數人是在為人類可能做到的事情提供完全誤導的指引。
不過平均定律若用得不恰當,也會是誤導性的。
這就是每個國家似乎都在想方設法鼓勵人們創造和創新的原因所在,也是每個國家希望本國國民能夠獲得諾貝爾獎的原因所在,雖然後者顯然有悖常理。雖然偶爾也有像塞浦路斯這樣不太可能取得成功的國家取得了成功。但平均值並不足以成為衡量人類成功的一項指標,否則人類發展仍會停留在700萬年之前。
不過,當我們思考一個國家的經濟成功度時,我們很容易將理解建立在對一般國家的理解上,所以會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不可能繼續以每年超6%的速度增長,因為沒有其它任一國家保持了如此長時間的高速增長。
不過我們應該抵制這一想法。首先,如上所述,成功必然是與普通的範式不同的。人們或各個國家發展情況的平均值,甚至是大多數人和國家的發展的分布情況並不能告訴我們會發生什麼。其次,即便是人們通常認為的增速放緩和通常我們考慮的數據樣本的崩潰,也不一定代表失敗。
作為經濟增速最為驚人的經濟體之一,新加坡的人均GDP曾在十多年時間內保持每年的增速都在6%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