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黃河河床下二三十米的地方挖出兩條內徑7米的隧洞,談何容易!施工過程中一旦滲水、坍塌,後果不堪設想。然而,再難也要將瓶頸打通。南水北調工程的設計建設者最終決定採用目前世界上較為先進的盾構技術進行挖掘施工。
施工人員借助盾構機刀盤上140多把刀片的旋轉,將施工面的泥土一點點刮出,5年的時間,這一偉大的穿越才最終完成!
在南陽段,南水北調遇到的是世界公認的“工程癌症”——膨脹土。“這種土遇水膨脹、稀黏,無水則收縮、幹散,在上面根本沒法修渠。”膨脹土試驗段項目經理朱建軍說。
頭三年,他們挖了13個大坑,一直和這種土較勁,嘗試不同方式填土、泡水、提取數據。他說,中線有400多公里是膨脹土,如果試驗不成功,就只能挖土來築堤。
功夫不負有心人,科技人員終於找到對付膨脹土的方法:在膨脹土中摻入3%到5%的水泥,改造後的混合土既牢固又經濟。
面對困難與挑戰,工程的設計建設者們用一次次創新實踐將其攻破。據統計,截至目前,南水北調工程共取得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新裝置等成果63項,申請國內專利成果110項。
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進一步提升了我國大型水利工程的設計、建設和管理水平,增強了自主創新能力,也為其他重大工程的推進積累了寶貴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