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24日電(記者 孫儀威編譯報道)時值二戰結束70周年,東亞論壇(East Asian Forum)發表著名國際關係學者讓•皮埃爾•萊曼(Jean-Pierre Lehmann)文章指出,對比戰後的日本和德國,日本始終無法向自己的歷史妥協。即使有反思的聲音,也會被右翼修正勢力所壓倒。文章亦指出,憑藉外部的壓力是無法讓日本真正反思歷史的,唯有日本自身反思的力量足夠強大,才是唯一的途徑。文章編譯如下:
今年是二戰結束70周年,日本和德國的戰後表現相比起來是怎麼樣的呢?
諾曼第登陸(D-DAY)70周年的紀念活動不但邀請了盟軍的領導人,還包括了德國總理默克爾。在紀念活動上,德國老兵擁抱了他們法國和英國的同行們。
諾曼底登陸紀念體現了歐洲是如何重新獲得和平的。現在,如果說德國、英國和法國(或者其西歐國家)會再次打起來,那簡直是難以置信的。
我在港大教書的班上有中國學生(包括大陸、台灣和香港的)和韓國學生,但可惜的是沒有日本學生。我有一次問他們,你們認為什麼時候在太平洋戰爭紀念日上,中國、韓國和日本的領導人會同時出席?我的學生們一致認為這在他們有生之年恐怕難以實現。其中一人還略帶戲謔地說,或許只有等到另一場戰爭之後了。
有很多理由可以解釋為什麼1945後的歷史在西歐和東亞發展得如此不同。伊恩•布魯瑪(Ian Buruma’)在1994年出版的名作——《罪惡的代價:德國與日本的戰爭記憶(Wages of Guilt:Memories of War in Germany and in Japan)》一書中提出了一個十分令人信服的框架,並進行了深刻地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