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隨著一件件關係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一張張溫暖人心的民生答卷正展現在億萬百姓面前。
——抓統籌、削壁壘,共享城鎮化發展成果。
一項戶籍制度改革,延續半個世紀,關係億萬人口,涉及教育、醫療、就業、養老、住房等方方面面,可謂牽一發動全身。
面對這項複雜的系統工程,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審慎布局,大膽出手,在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的同時,一攬子加快推進城鄉養老並軌、城鄉醫療救助並軌、進城務工人員基本醫療服務、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受教育等重點領域改革,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一舉打破了“農業”與“非農”壁壘。
一年來,隨著一系列民生領域體制機制的創新,公共資源正向基層延伸、向農村覆蓋、向弱勢群體傾斜,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群體之間的差距逐步縮小,民生“蛋糕”在不斷做大的同時越分越好。
——不畏難、敢擔當,直面社會關注熱點。
高考加分使“造假暗門”叢生,“唯分數論”造成人才結構單一化,教育資源過分集中導致“擇校難”,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基礎薄弱……針對這些突出問題,中央出台了一整套教育綜合改革措施: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啟動滬浙兩地高考招生改革試點,提高貧困地區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比例,制定上海市和北大、清華綜合改革方案,推進小升初免試就近入學和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校園足球。
莘莘學子將迎來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更加科學的考試科目組合、更加多元的人才選拔機遇、更加廣闊的社會展示舞台。
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學有所教、勞有所得……這些百姓的心中所想所盼,正被改革的如椽之筆書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壯美畫卷上。
積極試點、穩慎探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頂層設計,著力構建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
生態文明建設同經濟社會發展密不可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既要建立一套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也要統籌考慮經濟體制改革,這樣才能從“末端治理”轉向“源頭防控”。
30多年經濟快速發展及部分領域和區域的盲目開發、無序開發、過度開發,是導致我國當前環境問題的主因,而改革不到位、體制不完善、機制不健全,則是更深層面的制度原因。
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旗幟鮮明地提出“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確立了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按照“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的思路,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指明了方向、確定了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