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戚嘉林:台灣為何要與大陸統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2-11 11:24:22


 
  利益連續性 

  講到這兒,當然有人會問,那如果將來有一天真的統一了,這些好處會持續嗎?這個問題必需從歷史中找答案,那就是清朝時兩岸同屬一國的整整兩百年間,北京在政治上是對台灣實施讓利的優惠措施,例如相當於今天高等文官考試的“科舉考試”,不但在台灣實施公平公開的“科舉考試”,並且給予台灣優惠名額和保障名額,鼓舞作興英才,以廣台民功名之路,俾台民參與全國性的國家治理。

  北京中央政府這種對台灣在高等文官“科舉考試”上的優惠政策,就是源起於我國固有文化的思維。大家都知道,自秦朝一統天下後,我國基本上是一個多民族多省籍的大國。我國固有中華文化一向認為“日無私覆,率土之濱,莫非王土”。也就是說,中央政府執政的氣魄,就如同太陽覆照大地,公正無私地普及任何地方,故對偏遠的地方,中央援例會制定優惠政策予以特殊照顧。故我們鑑往,可以知來。

  利益區位性 

  歷史反覆證明,因為台灣如此靠近中國大陸的特殊地理位置,命運注定兩岸的連結,命運注定台灣享有地理位置與大陸鄰近的優勢。歷史上,兩岸只要撤除敵對的政治狀態,台灣商家立即依托大陸經濟發財致富。例如330年前的1683年,鄭成功孫鄭克塽繳印歸順,結束兩岸軍事對立,兩岸經貿迅速發展,20年間台灣就融入對岸大陸的沿海貿易圈,當時“台灣糖”曾向內地大量輸出,販售遠至天津,經濟一片繁榮,為十八世紀對岸移民台灣狂潮提供了物質基礎;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台灣光復,1946-49年間兩岸貿易再度飛躍成長;上世紀90年代兩岸關係解凍,兩岸經貿又再密切,發展勢頭一日千里,目前每年為台灣帶來七八百億美元順差的巨大經濟利益,我們大家不但有目共睹,且身受其益。

  “去中國化意識”建構 在探討“我們台灣為何要與大陸統一?”這個問題時,我們無法略過“前總統”李登輝曾在台灣推行“去中國化”政策。李登輝的人生是走過日本無條件投降的1945年8月15日,斯時台灣萬民歡騰慶光復,他是當時台灣回歸祖國的歷史見證者,當然瞭解,如果要實現台灣獨立,其策略是實施“去中國化”政策,併同步建構台灣民眾對台獨的認同。因此,李登輝反覆強調要重視台灣的認同問題,並稱“台灣的認同是極其複雜的問題,並不是建立‘台灣共和國’或宣佈‘獨立’,就能解決的”“究竟是認同中國,還是認同台灣的族群問題,也必須釐清解決”。

  然而,因為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深層影響,中國人認同中國的政治認同與文化認同常相互滲透而難以分割,有時文化認同甚至是政治認同的基礎。因為受到中國歷史文化深入骨髓的影響,我們台灣本質是一個完全浸潤在中華文化的中國化社會。當然,文化範圍廣泛,它包括歷史、文字、文學、語言、風俗、習慣、宗教和政治等。惟歷史是人類的集體記憶,孕育國族認同,故其影響深遠。

  江山如此多嬌 回顧歷史長河,埃及、中東、古希臘羅馬、到印度文明,只有中國文明是從未間斷自古綿延五千年迄今,即使是歷經近代列強長達整整百年(1840-1945年)的殘酷侵略,仍是迄立於世界的宏偉大國。台灣學者韋政通,認為其主要原因有二,一為“大一統”的思想、一為“大一統”的文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