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江迅:“中港關係”早該禁用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2-23 11:30:47


江迅
  中評社香港2月23日電/記得二十多年前從上海來香港,在羅湖入境,需要填一張入境表格,其中有一欄:來自哪裡?我填:上海。當我走上入境櫃台,將表格遞給海關關員,關員眼睛掃了一下表格,用手指著那一欄說,“上海”要改成:“中國”。我一時不理解:“香港也屬於中國,填‘中國’意味著從‘中國’到‘中國’,就沒有意義了。”嚷嚷了五分鐘,那關員就是要我改填“中國”才放我通行,無奈之中,我在“上海”前面加了“中國”兩字,即來自“中國上海”,當時我心裡想說的是:“我進入中國的香港了。”那關員看了看我,善意的笑了。
 
  在香港生活,我才發現香港人總是將“內地”說成“中國”:有朋友說:“我昨天才從中國回來”,我會問:“哦,香港不屬於中國?”;有同事說:“我明天去中國”,我會問:“哦,香港不屬於中國?”。 “中港關係”這樣的字詞,在特區政府的網頁和文件中也頗常見,在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的教材中也能找到,在與政府官員交談中,也常常可以看到和聽到“中港”一詞。
 
  在香港二十年,我都在《亞洲周刊》供職。給這份周刊寫稿,中文用詞講究而嚴謹,從總編輯到編輯,都不允許有“中港”這樣的用法。這也就成了一種習慣。我多次撰文,反對“中港”這樣的用法。最近的幾次,如二零一三年三月,我就寫過三千字的《“中港”矛盾,香港不屬中國? 》。二零一四年五月,寫完二十萬字的傳記《倪匡傳:哈哈哈哈》,全書開頭寫“逃港者”,倪匡是“港漂”,描述內地與香港是分不開的,批評“中港”的用法。
 
  不過,翻開香港主流報刊,幾乎每天可以讀到“中港矛盾”、“中港融合”、“中港互動”之類的“中港”話題大標題。 “中港”,“中國”對“香港”?沒聽說過,中國與廣東,中國與上海,只能是“京滬”、“粵滬”之稱,說“內地與香港”,“滬港”、“粵港”、“京港”。願保持兩岸現狀而不急於統一的台灣人,都說“中國大陸”,習慣稱“陸客”、“陸生”、“陸資”,不說“中客”、“中生”、“中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