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步走”到中國夢
在不同歷史時期和發展階段,根據人民意願和事業發展需要,提出具有科學性、導向性和感召力的奮鬥目標,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推進國家建設的一條重要經驗。改革開放以來,從“三步走”發展戰略到中國夢宏偉藍圖,黨提出的奮鬥目標有力地引領中國人民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了並將繼續創造中國經濟發展奇跡。
“三步走”戰略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改革開放後我們黨提出的第一個現代化發展戰略。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把全黨工作重心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次年,鄧小平同志提出到20世紀末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目標是達到小康。小康目標從中國國情出發,用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來衡量,使現代化目標更為清晰。1987年,鄧小平同志完整概括了“三步走”經濟發展戰略。同年,“三步走”戰略寫入黨的十三大報告:“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經濟建設的戰略部署大體分三步走。第一步,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一九八○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這個任務已經基本實現。第二步,到本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個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然後,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前進。”
在“三步走”戰略指引下,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到2000年,我國總體上步入小康社會,“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如期實現。從新世紀開始,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新階段。
實現第三步目標要比前兩步困難得多。我國剛剛跨入小康社會的大門,所達到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不平衡的小康。第三步怎麼走?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黨的十七大報告適應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規律,在十六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對我國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黨的十八大提出“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進一步細化了“三步走”戰略的第三步,並把目光投向更遠的民族復興願景。黨的十八大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改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標誌著全面小康社會建設進入最後的關鍵階段。
黨的十八大後,習近平同志提出了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中國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形象表達,它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統一起來,是對“三步走”戰略的重大發展,開啟了我國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新征程。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找到了圓夢的正確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習近平同志指出:“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從“三步走”戰略到中國夢,是黨和國家發展經驗的積累、治國理政戰略的傳承,具有鮮明的時代印記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今天,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正在展開,為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的內涵和動力,使我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上充滿自信。
(作者:張占斌 為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
(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