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要一大批能講流利英文,懂得國際規則,有經濟學修養,有人品,有領導力,有全球視野的官員。
這樣的精英,沒有合理的報酬激勵,是無法吸引和挽留的。但是僅僅有金錢和物質的激勵,又是不夠的。根據多年以來的員工調查顯示,世界銀行的使命宣言,是吸引70% 以上工作人員的主要原因。可以預見的是,會有很多人對加入亞投行有高度的興趣。問題是亞投行如何才能吸引、挽留和激勵具有正確價值觀、高度的使命感和良好專業素質的人才為其服務。這是決定其成敗的又一個條件。
綜上所述,評價亞投行成功與否,至少要在五到十年以後。成立一家機構難,把一家機構辦成功更難。動員別人參與難,參與以後能夠共同努力,和諧相處,為共同的目標奮鬥更難。一家機構,可以成立,也可以撤銷。一個國家,可以加入,也可以退出。跟初創的企業一樣,即使是政府間機構,也需要度過初創期的陣痛和克服成長帶來的煩惱。
亞投行為誰而服務
發起和主導亞投行這樣的多邊金融機構,其中的艱巨複雜程度,以及對中國提出的要求,也許超過了一般國人的想象。
不少國人出於愛國的情懷,習慣從狹隘的國家利益思考問題,甚至把亞投行當作大國間博弈的工具。其中的冷戰思維,十分有害。要主導一個多邊機構,需要有全球觀念。如果把亞投行看作是顛覆國際金融體系框架的一種手段,以為中國可以繞過現有的國際金融體系框架,另起爐灶,也脫離國際社會的現實。無論亞投行未來的命運如何,中國都應該鍥而不舍地繼續努力爭取在世界銀行和IMF地位的提升,促進國際金融體系治理的改革,而不是幻想用亞投行取而代之。
當前流行的種種議論,還揭示了一個深層問題,就是不少國人以為,誰發起誰說了算,亞投行理所當然地要為中國利益服務。行長人選理所當然地要由中國人擔任。否則發起和領導亞投行就得不償失。如果沿著這個方向思考問題,很難指望亞投行的治理會有實質性突破。
如果不能揚長避短,走出一條有別於佈雷頓森林體系的治理框架,設立亞投行的動機和效果都會引起質疑。與中國的長遠目標和根本利益一致的做法,應該 是尋求與國家利益兼容的國際共同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