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共政策制定的角度看,複雜公共政策的決策往往可能需要基礎性研究、應用性研究和對策性研究的有機結合。很多高校的研究機構雖然在基礎研究上有明顯優勢,但應用性研究或對策性研究的優勢也許就不明顯了。而很多真正專業的智庫在這兩個方面恰恰是最有優勢的。在這種情況下,高校只有跟專業化的智庫在專業化分工的基礎上有效配合才可能更有利於推進公共政策研究的科學化和有效性。
因此,在智庫熱背景下,建設智庫的高校必須明確,智庫只是一種促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制化的一種手段。智庫能夠幫助政府制定使得公眾利益最大化的各種政策,但並不是唯一的手段。高校本身所擅長的基礎研究對優化決策也具有重要意義。
完善旋轉門機制有利於高校發揮人才優勢
中國經濟時報:目前高校內部的智庫建設面臨哪些主要問題?
薛瀾:高校的智庫發展既有功能定位問題也有運作管理的問題。高校中的智庫除了政策研究的功能之外,很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為公共政策培養人才。高校培養的政策人才畢業後在政府部門或政策研究機構參與公共政策的研究或制定工作,可以發揮很大作用。可惜的是,中國目前尚缺乏旋轉門機制,所以,高校內的政策研究人才很難直接去政府決策部門參與政策制定。這是中國政策體系普遍存在的一個缺陷,一旦完善這種旋轉門機制,高校在公共政策領域的人才優勢就可以真正地發揮出來了。
目前我國高校中的智庫也存在各種運行機制的問題。如高校的教師既要承擔教學任務,又要承擔其他各種公共服務,同時還要在高校中的智庫擔任研究任務。如果高校智庫需要針對複雜、重大問題做持續不斷的研究時,這些教師很難兼顧這三方面的工作。高校中的智庫需要有一些專職的研究人員,但目前高校人事制度的安排尚不清晰,需要改革現有體制和機制,確保這些專職研究人員的職稱、薪酬、未來發展等問題得到保障。
從長遠來看,高校智庫若想在智庫熱背景下健康發展,必須明確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第一,高校內部的智庫要弄清楚自身的比較優勢是什麼,在此基礎上明確自身功能定位。一般來講,由於高校在政府部門之外,了解到的信息有限,其所提供的研究與政府部門的需求之間有較大差距,因此對策性研究並不是高校的長處。而高校在學科基礎、國際聯繫、基礎性和應用性政策研究方面則更有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