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縣改市”迫在眉睫
馮俏彬說,城市化的根本內涵就是城市人口增加,農村人口減少,這是最直接、最簡單的邏輯。
“城鎮化率達到80%,也就是需要12億人住在城鎮,現在6億多再增加5億多人的話,現在城市都擠成什麼樣子了?生活水平大幅下降,12億人擁擠在城市你再怎麼建設也來不及。”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教授曾表示,“所以一定要走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中國的城鎮化率應該是老城區向新城區到新社區。”
“在城鄉一體化的進程中,非常關鍵的一點是要解決人往哪裡去的問題。我們需要有大量的中小城鎮,這裡的中小城鎮不是空間上的城鎮建設,而是從體制上認可的城市身份。這是我們在行政建制上最大的難題。”馮俏彬說。
根據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50萬以下人口的城市共有380個,即小城市的數量為380個。
“現在從我們行政體制基本上限制中小城市的建設,中小城市基本上處於高度停滯階段。”馮俏彬說,“在行政區劃方面,縣和鎮是農村政區的概念,市才是城市的概念。而1997年以後,縣改市的政策全面叫停。近兩年,才剛有鬆動,放了幾個縣改市。”
馮俏彬發現,在限制縣改市的同時,部分有需求的地方把方向轉向了“縣改區”,或是“省管縣”,而有些時候,這種“改”是違背經濟規律的。
根據民政部數據,全國市轄區數量從2000年的787個增至2011年的857個,縣級市則從400個下降到369個。一些百強縣諸如著名的順德市、錫山市、吳江市等相繼變為市轄區。
馮俏彬在研究中建議:在“十三五”期間,必須要順應我國城市化發展的需要,將改革重點集中到以縣鎮為主的政區改革上,推動一大批符合條件的縣、鎮由農村政區向城市政區轉化。
據悉,全國已有165個縣“撤縣設市”申報材料已報國務院排隊待審批。
馮俏彬提示到,行政體制改革會給財政體制改革帶來種種的困擾,而行政體制里最大的問題就是農村政區向城市政區轉化基本上沒有通道。
“必須立即重啟‘撤縣改市’,其重要性和緊迫程度一點兒都不亞於放開二胎!”馮俏彬表示。
“在執行中,縣改市對於很多官員來講意味著更大的權力,更多的財政收入等,所以,縣改市在控制不好的情況下,確實意味著機構、官位以及行政成本的急劇增加。並且,由於民政部提出的縣改市的標準已經嚴重過時,已很難起到篩選的作用,就很少有縣改市獲批了。”馮俏彬分析說。
研究建議,為了防止曾經縣改市出現的問題,重啟縣改市還需要重新修改撤縣改市的標準,從經濟、人口、社會發展、市政設施四個方面,分東、中西部給出量化條件。標準只是撤縣改市的“門檻”,而不是充分條件。另外,還要,適度弱化行政級別與權力大小之間過於緊密的關聯。
研究還發現,改革開放以後,形成了一大批巨型鎮、特強鎮、特大鎮。其中,根據六普的數據,廣東佛山市獅山鎮常住人口已經達到665000人。常住人口排名前十的鎮中有六個都分布在廣東東莞市,其常住人口均超過35萬人。
馮俏彬建議,應該擴大鎮級市的試點。“可以在經濟、人口、社會發展、市政設施、區位等方面設立具體的標準以規範鎮級市的設立。例如,其中,在經濟方面,她建議,全鎮的財政總收入位於全省鎮前列,第二三產業增加值占鎮GDP比重的80%以上,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口比重達到8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