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例如聯通推出的“最低10元1.5GB”的優惠套餐,網友“夢緣k”說,“果然縮水,要看在網時間,按成長值算折扣,要在網3年才能10元1.5GB。”網友認為,這些“仍需進一步解釋”的優惠並不能算是直接價格下調。
此外,越來越複雜的“叠加包”和資費設計也引起消費者擔憂。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80後李女士擔心,“平時流量套餐的扣費就不透明,萬一包了節假日流量套餐包或半夜流量包,結果被扣了正常流量怎麼辦?”
在微博上,針對三家運營商推動“提速降費”討論已成為熱門話題,熱搜超過20萬。其中,圍繞降費力度不夠、誠意不足的網友留言占據多數。“感覺運營商又開始玩文字遊戲,打太極。”有網友留言說。
追問:這價,還能降嗎?
運營商忙著表態卻遭遇“吐槽”,為何費力不討好?通信資費價格還有下調的可能嗎?價格難降,卡在了哪裡?除了規模降價,用戶還能期待哪些?一連串疑問困擾著消費者。
“最近無論是國家對寬帶網絡速度、價格的重視,還是工信部的屢次表態,以及百姓輿論的高度關注,這都給三家運營商施加了不少壓力,因此,表態降價在所難免。”飛象網總裁項立剛說,但電信資費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地分公司的運營和市場情況,因此,不難理解三家運營商總部對價格調整只能是方向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