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民分化在所難免
泛民因為否決政改而綑綁,政改否決之後,綑綁的理由和動力也就不存在了。再說,泛民內部本來就有激進派和溫和派之爭,兩派之間因為綑綁否決政改而暫時掩蓋的矛盾,必將會逐漸暴露出來。
出路在於做“忠誠反對派”
更現實的問題是,接下來的區議會和立法會兩場選舉,泛民溫和派與激進派之間會有激烈的票源爭奪。在今次否決普選方案的過程中,泛民溫和派確實得罪了不少原有的中間支持者,相當數量的中間選民極有可能流失。泛民溫和政黨內部被激進的新生代綑綁,被迫走激進路線,試圖與激進派爭奪激進票源。隨著選舉的逼近,泛民溫和派與激進派之間的票源爭奪戰勢必爆發。選票是泛民各政黨的生命線,利益矛盾不可調和,沒有妥協的餘地。泛民的分化必然出現。
在西方政壇,有所謂“忠誠反對派”一說。這一概念源於英文“Loyal opposition”。早年在英國或其他英聯邦地區的國會中擁有最多議席的在野黨,稱為“Her Majesty's Loyal Opposition”即“女王陛下的忠誠反對黨”。這些在野黨雖然反對執政黨的執政綱領或政策,但忠誠於現行的憲政體制,不會反對基本的政治制度,不會挑戰現存憲制體制的合法性。對“忠誠反對派”這個概念作出更廣為人知演繹的,是在1940年美國大選中敗給羅斯福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溫德爾.威基。他在敗選演說中強調,自己在未來4年的責任,是充當一個忠誠反對派。他說,“讓我們不要陷入黨派政爭的錯誤中,徒然為反對而反對。反對之目的,必須是為了成就一個更強大的美國,而不是為了削弱之”。王光亞最近在深圳的講話中,肯定“泛民朋友”認同“一國兩制”和基本法,顯然是希望其做忠誠於現行的憲政體制的“忠誠反對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