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方對中國實力上升和自身實力下降的焦慮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以罕見的速度保持了高速增長,綜合國力顯著提升,國際地位明顯增強,成為具有重要影響的大國。2007年,中國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後,中國積極應對嚴峻挑戰,成為世界經濟擺脫衰退的“牽引機”,令世界各國矚目。2009年,成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2010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2013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即使目前中國主動調低經濟增速,7%的增速在世界上也是很高的。反觀西方發達國家,30多年來,經濟增速一直較低,特別是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普遍陷入經濟低迷,至今未有顯著起色。
面對中國的快速發展,特別是中國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提議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得到諸多國家的積極響應,紛紛加入,彰顯了中國不斷增強的國際影響力。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尚未做好接受中國崛起的心理準備。他們不願承認中國的大國地位,出現了自我“身份焦慮症”。“我還是原來的我嗎?”“我還是世界的主導者嗎?”這些疑問,衝擊著西方國家所謂的自尊。他們不願看到一個曾被其視為“東亞病夫”的國家向當今世界的中心地帶位移,焦慮自身國際影響力的下降,憂懼自身中心地位和既得利益受到來自中國的所謂“威脅和挑戰”。但是,中國和平崛起的事實又迫使他們不得不承認中國的大國身份。這使西方國家陷入對待中國的矛盾心態。因此,他們屢屢拋出“中國威脅論”,正是為了掩蓋其因對中國崛起的恐懼和對自身的發展缺乏自信而陷入的迷茫和惶惑。
2、西方意識形態偏見
由於人類社會工業化、現代化發端於西方,並在西方取得領先地位,西方國家習慣以現代文明的“發源地”和“中心”自居,“西方中心論”應運而生。“西方中心論”將其現代化進程普泛化為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唯一路徑,將西方政治模式視為全球普世性的唯一範式,凡是不符合其發展道路的另一種選擇,都被指涉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另類;凡是不實行西方式民主的國家,都被定格成專制政體和所謂世界民主化潮流的逆子。“維護‘民主優勢’論的正確性,即西式民主是繁榮的前提,發達國家都是西式民主國家”的狹隘心理,使西方國家慣於以西方的視角審視外部世界,總是以西方的立場和價值觀為坐標,評判非西方文明實踐。這使西方的判斷難免囿於視野的狹窄而出現偏見。這種偏見已固化為西方意識形態的“基因”,影響著西方國家“自我”對“他者”的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