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上半葉,美國在崛起的過程中,也曾經遭受英國、法國等既成大國的惡意排擠。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經濟起飛之後,大量收購美國等既成大國的知名企業,引來美國的應激性反應,即使日本在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等方面追隨美國,且被美國視為其在亞洲的戰略盟友,仍然遭到美國的強力擠壓。日元被美國逼迫升值,致使日本經濟長期處於低迷狀態。近年來,俄羅斯憑借其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快速崛起,國際地位不斷上升並逐漸展現昔日的“大國風骨”,同樣遭遇了美國和歐盟的打壓。中國當前遭受美國和日本的遏制排擠,恰是當年美國和日本崛起進程中遭遇壓制的現實翻版。因此,對“中國崩潰論”,應該保持從容淡定的心態,在理性分析的基礎上,把“中國崩潰論”當作發展過程中難以規避的“成長的必然煩惱”和“發展成本”。
2、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進一步增強中國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提升國民的生活水平,是破解“中國崩潰論”的利器。中國經濟發展中不是不存在問題,但存在一些問題並不意味著就會崩潰。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政府對經濟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具有清醒認識,並進行了有效治理。近年來,中國政府有意調整經濟發展方式,實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措施,主動將經濟增速從高速降為中高速,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經濟質量和效益都在提高,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鑒於中國經濟總量的巨大,即使經濟增速稍稍下降,其規模在世界上仍然十分可觀,每年增量相當於一個中等發達國家的經濟規模。所以,對中國經濟的調速換擋,一定要保持定力和信心。
中國當前正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內驅動力,以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為保障,致力於政府簡政放權,釐清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營造良好的環境,並針對經濟下行壓力,採取諸如以積極的財政政策為主軸,增加公共支出等一系列措施,確保經濟穩定增長。只有中國經濟保持持續健康發展,才是對“中國崩潰論”的有力回擊,使其不攻自破。
3、建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話語傳播媒體
當今時代,誰擁有強大輻射力、影響力的傳播媒體,誰的傳播能力就強,誰就掌握了國際話語權。目前,具有重大輻射力和影響力的國際性傳媒幾乎都是西方媒體,如美聯社、路透社、BBC和《紐約時報》等。西方話語在國際話語場域占據主導地位,與西方發達國家擁有強大的國際性傳媒密切相關。中國主流媒體,與西方主流媒體相比,無論從擁有的受眾還是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都存在明顯的差距,躋身國際一流媒體行列尚需努力。建立中國的國際性傳媒,建構中國國際話語的生成和傳播介質,將使中國擁有自己的國際話語平台,這既是中國及時應對負面國際輿論的前提,也是中國引導國際輿論具有長遠性、根本性的物質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