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011年從納斯達克退市的哈爾濱泰富電氣為例,泰富電氣的股票曾經達到每股28美元,但在國際金融危機後,股票跌到每股15美元。作為一家國內電機行業的領頭企業,業績持續增長,但在美國顯示出的市盈率卻很低,市值被嚴重低估。而市值低估意味著公司再融資成本就高,需要讓渡更多的股權。
根據Dealogic的數據,奇虎360的退市會令今年從美國退市的中國企業總估值達到224億美元,幾乎是過去6年總額的兩倍。
除了融資成本高,一些上市企業在信息披露過程中,還要付出更高的成本,比如聘請外資的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就需要更多的花費。企業高層認為,這些高昂的融資成本並不利於企業的成長。
普華永道風險總監陸晨也指出,美國資本市場不僅信息披露成本高,而且一旦遭遇監管部門或投資者的質疑,應訴成本也非常高。比如,今年初,在美國律師行窮追猛打和SEC的“挑刺”下,阿里巴巴股價在短短兩周下跌15%,市值累計蒸發390億美元(約3000億港元)。
盛大網絡2011年也選擇退出美國股市,其負責退市交易的摩根大通大中華區併購業務主管顧宏曾表示,美國資本市場對公司短期盈利要求過嚴,不利於公司實施長遠的戰略。
盛大的長期目標是希望能打造成一家多種經營的網絡傳媒巨鰐。自2009年以來,盛大先後收購華友世紀和酷6,分拆盛大遊戲,並試圖謀求盛大文學等子公司單獨上市,試圖打造一個娛樂帝國。可是,在2009年第二季度盛大股價衝高到63美元後,就一路下跌。這樣的情況給盛大的長期戰略帶來了大麻煩。因為盈利能力下降,股價會持續走低,最終導致公司無法投資更多新業務。最終,只能選擇退市,好在在私有化之後,能夠更好地推進公司的發展戰略。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法學院副教授李文莉教授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股市是較為成熟的市場,退市企業多數在合理範圍之內,也是企業的自主選擇。她指出,隨著美國市場化機制的完善並不斷發揮作用,企業退市與上市一樣,都是市場化的常態,無論是上市或退市,均為企業市場化的最優選擇,企業選擇退市或上市都是市場資源的最有效配置。
與新興市場相比,在美英這些成熟市場,退市數量和IPO數量基本達到平衡,有時候,IPO數量甚至會少於退市數量。比如,從1985年到2008年,美國納斯達克有11820家IPO,但同期退市數達到12965家;從2001年到2013年,倫敦交易所IPO為965家,退市公司卻高達2004家。
高股價靠回購
讓外界吃驚的是,退市企業越來越多,美股股價和總市值卻在迅猛增加。尤其是與上世紀90年代相比,市值增加了很多,可見股市的泡沫是巨大的。
2014年,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上漲了7.5%,歷史上首次突破17000點和18000點大關。標普500指數53次刷新最高紀錄,全年上揚12%。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幅度超過了13%,達到2000年網絡泡沫破裂以來的最高點。
上市企業減少,意味著投資者可選性少了很多,但為什麼美股和美股總市值還會頻創新高?數據顯示,2014年美國股市總市值25萬億美元,而在2009年7月美國股市市值居全球首位,僅為10.8萬億美元。短短幾年時間裡,市值呈現翻倍增長,這難道只是美聯儲推行量化寬鬆政策的緣故嗎?
在上市公司數量呈現下降趨勢後,華爾街所受的衝擊最大。不僅投資類別受到限制,還遭遇了監管部門的嚴厲打擊,奧巴馬2009年上台時甚至稱他們為“肥貓”,想方設法要限制他們的薪酬。然而,6年過去了,華爾街巨頭們的錢袋子不但沒有癟,反而更加鼓了起來。2013年華爾街的現金獎金總額增長了15%,達到267億美元,人均現金獎金為16.45萬美元,是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新高,而且是記錄以來的第三高。分析人士認為,這主要源於牛市效應,它不僅給美國人帶來新財富,更給華爾街帶來新財富。
問題在於,美股是如何創新高的,且一連七年都在上行?分析師認為,在上市企業減少的背景下,美股屢創新高,與大企業開辦的一項新業務有關,這一新業務就是股票回購。
股票回購是指上市公司利用現金等方式,從股票市場上購回本公司發行在外的一定數額的股票的行為。公司在股票回購完成後可以將所回購的股票注銷。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公司將回購的股票作為“庫藏股”保留,不再屬於發行在外的股票,且不參與每股收益的計算和分配。庫藏股日後可移作他用,如發行可轉換債券、雇員福利計劃等,或在需要資金時將其出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