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2日電/當地時間10月8日-9日,由中國察哈爾學會、荷蘭國際關係研究所和德國對外文化關係協會共同主辦的第四屆公共外交國際論壇在柏林舉行。來自中國、德國、荷蘭、美國、英國、法國、奧地利、韓國、日本、印度等國家的40餘名學者出席了本次論壇,論壇由德國博世基金會提供支持。
21世紀的全球挑戰需要各國之間、國與國之間及國際行為體之間有更多的外交合作,在安全、氣候等國際公共產品領域更是如此。隨著貿易方式的不斷改變和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知識、文化等公共產品更具競爭性,中歐之間公共產品的競爭性也在增加。當共享資源無法均衡滿足各方需求時,公共產品就遇到了挑戰。所以,本屆論壇將主題確定為“全球公共產品與公共外交”。
學會秘書長柯銀斌先生在開幕式致辭中指出,公共外交國際論壇是中外智庫聯合連續主辦的真正意義上的國際論壇,也是中國公共外交領域唯一的非官方國際性論壇。作為公共外交實踐與研究的先行者,察哈爾學會提供了一項國際公共產品——“共同現代化”理論。該理論以全新的視角闡釋了“一帶一路”戰略的公共產品屬性。而由柯銀斌秘書長執筆的《“共同現代化”:“一帶一路”倡議的本質特征》報告英文版在本屆論壇上再次發布。報告再次強調了“一帶一路”倡議的特點,即該倡議是多個國家共同推動而非某個國家;該倡議的目標是多個國家的共同利益而非單一國家的私利;該倡議的成果強調參與和共享以及問題的共同應對。
本次公共外交國際論壇設立了達成共識、對比研究、中歐外交趨勢等三場分論壇。
第一場分論壇由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趙可金教授主持。主要探討了中國、歐洲政府和歐盟的公共外交對全球挑戰是否達成共識,各國針對公共產品是否存在理念上的競爭與共識,公共外交對國際安全的貢獻等方面的內容。
察哈爾學會國際咨詢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黃友義先生做了題為“為什麼‘一帶一路’倡議可以成為中國提供的全球公共產品?”的發言。他指出,“一帶一路”是新中國成立後提出的第一個涉及眾多國際夥伴的發展構想。該倡議不是中國的盲目自信,不是“馬歇爾計劃”,不是一個權宜之計的口號,也不是單純輸出中國產能,而是中國願意與其他國家加強交流與合作,開創務實合作的渠道,促進不同文明的對話。中國提出“一帶一路”的基礎是全球化的大背景,是與世界其他國家共建未來,打造命運共同體的一個關鍵路徑。“一帶一路”的目標以及實現過程都在於增進理解,加強對話,促進和平。中國歡迎各國提出自己的倡議,大家一起尋找興趣點,爭取早期成果。互相尊重對方的發展道路,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這是“一帶一路”的精神所在。換言之,就是要求各方不僅實現自身發展,也要尊重其他國家的利益,實現互利共贏。中國需要把握如何向世界去解釋這一巨大的共同發展戰略以及全球公共產品的形式和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