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會上分析認為中國人口基數太大、增長過快,人口問題十分突出,人民生活處於低水平狀態。因此認為“控制人口數量”是第一位的,但還要盡量避免它可能帶來的這些問題,更不能讓問題變得過於嚴重。兩者之間總得有個選擇,“兩利取其重,兩害取其輕”。
田雪原說,當時已經有了共識,就要盡量把“只生一個”可能帶來的問題盡量減輕,不能使問題過於嚴重。要做到這一點最關鍵的就是——“提倡一個孩子要搞多長時間”,搞的時間短了沒效果,搞的時間過長了,它所帶來的這些問題可能就比較嚴重,負面效果增大。
因此當時的會議提出了計劃生育“既非權宜之計,不是搞三年五載,也非永久之計,不能搞50年,100年。這是我們決策最重要的指導思想”。田雪原說。
計生政策:定的就是只搞三十年
出政策時就對可能的後果有預判
田雪原回憶說,事實上,當初在討論時,對計劃生育政策可能帶來的弊端,也是有充分論證和分析的,主要提出了五方面的問題:一,會不會導致人口老齡化;二,會不會影響人口智力;三,會不會導致勞動力短缺;四,“421”的家庭結構會不會帶來養老的壓力;五,中國人對男孩的傳統偏好,會不會帶來出生性別比的失衡。
當時,有一些分析來回應這五方面的擔憂。首先是學者們做了一個估計,認為人口老齡化的現象在本世紀不會出現。田雪原說,30多年的實踐證明基本上與原來估計的大趨勢差不多。
關於影響人口智力水平說法,更是無稽之談。田雪原說,儘管大家討論激烈,但最後通過科學的論證向與會者說明,對全社會的智力不會有影響。
關於勞動力短缺,田雪原說,當時討論認為,雖然到一定程度會出現勞動力數量的減少,但認為從總體上看沒有問題。但值得一提的時,有專家也提出,勞動力究竟短缺到什麼程度其實和“計劃生育要搞多少時間的問題”有關係,短期內不會出現,起碼勞動力人口的絕對數量在今後20~30年內不會減少,但30年過以後,如果勞動力減少,就要通過生育政策的調整來緩解。
計劃生育政策執行後,越來越多的家庭呈現出“421”的結構,如果全社會,這樣的家庭結構過多,會不會帶來養老的壓力。當時也是認為,關鍵看計劃生育政策執行多長時間,如果在合理的範圍內,一代人時間不會出現這個問題,因為這些人還有兄弟姐妹,但如果搞兩代人以上的時間,出現421結構的家庭可能就會增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