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傘兵”對地區服務的投入都不足
針對“傘兵”,我覺得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想去贏,一種是想來出名。比如說葉國謙、梁美芬那些選區,很多人爭著去那裡選就是想出名而已,有很多不是想去做地區工作的。“傘兵”另一部分就是在地區裡低調去做,那些肯像我們那樣去做的,是想贏的。但是大部分的“傘兵”的投入都不足。
第一,我們去選舉的時候,民主黨、公民黨會做什麼,我們大概都猜得到的了,因為來來去去都是那麼幾招,但是“傘兵”做什麼我們是不知道的,可能報了名之後才知道真正的策略是什麼。而且他們也不會聽那些大佬那套,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我意識,有些人希望講本土文化或者別的議題,所以很難評估“傘兵”,未去到最後那一刻都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我不相信他們有一套很完整的策略。
反對派參選力量比上次縮減 後繼乏人
泛民說自己有個200人的名單去參選,包括“傘兵”,到最後會有多少人出來呢?這也是一個疑問。另外,其實我們有400個區議員,如果這個名單是真的話,也就是說他們的力量比上屆的選舉縮小了很多,這對於建制派來說是個好的消息。說得好聽點,民主黨是精兵制,說難聽點就是他們沒有人和能力去栽培,寧願把資源集中在有機會的某幾區,比如焦點選區葵青區,他們應該是希望過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