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現代文明在人的“本質意義”面前噤聲不語,在生命的終極歸趣之處仿徨不前,佛教正當其時地顯示出超越差異的精神共性和現代價值,成為凝聚人心、溝通不同文明的紐帶與橋梁。
四、道不遠人、其命維新——中華文化的實踐性與時代性
心文化的核心是古人所謂“身心性命”之學,它是身與心、見與行的高度統一。無形無相的內心追求可以落實於當下的一言一行、起心動念,至為廣大的形而上理想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場景能夠不隔毫芒、打成一片。如《中庸》說:“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
傳統文化在當代的復興不僅寄望於其本有的心文化價值,更取決於能否實踐於現實生活、傳播於當代社會。近代以來,從太虛大師提出“人間佛教”的主張,歐陽竟無等人希望以法相唯識的重興作為救國圖強的思想路徑,中國佛教不斷以積極入世的姿態和勇敢擔當,將包括佛教在內的優秀傳統文化進行現代性轉化,以高度的靈活性融入不同的時空因緣,給傳統文化開拓出生長創新的空間。台灣的人間佛教,在這方面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大陸一些新型道場如北京龍泉寺,通過網絡、動漫、翻譯事業等進行科技弘法和國際弘法;並開展了都市奉粥、啟明書院、幸福鄉村圖書館等心靈慈善項目——人人可以參與的現代弘法平台,將傳統文化精神融入了生活、複活於當下。
如今,面對中華民族全面復興、世界新文明逐漸重塑的歷史機遇,中國佛教不僅要探索自身發展的新途徑,更要與台海兩岸有識之士共同擔負起喚醒中華民族文化認同、凝聚民族文化力量、推動中華文化世界性傳播、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及人類心文明建設的重任。在此,我真誠呼籲海峽兩岸佛教界通過宗教、文化、教育、學術、公益慈善等多種領域進行持續深入的交流合作,為兩岸和平發展與中華傳統文化的時代創新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結語
以儒釋道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引導人類由小我而至大我,再上升至無我,通過不斷的自我超越與心靈覺悟,不斷跨越各種二元對立的鴻溝,由內而外地化解世界危機、推動世界和平發展,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構將會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