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林富男:以南台灣為丕基 加強兩岸藝文交流
http://www.CRNTT.com   2015-12-14 00:36:32


 
“南方是中華文化復興的起點”

  春風從南方吹起,兩岸當代文化的交流,是為了“異中求同”,“同中存異”。中華文化淵源流長,雖歷經民族融合,但各地方文化存在的差異非常大,而這些差異構成了中華文化豐富的面貌,我們探討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應重視各地方的文化價值,從地方的文化歷史找到中華文化的痕跡,也需重視少數民族與地方文化為新時代中華文化帶來的活力。

  中華文化是一部族群流動與遷移的歷史,過去千百年來以漢文化為核心的中華文化史,就是一部中華文化南遷史,史上有三次大規模的南遷,第一次發生在西晉的永嘉之亂,第二次在唐朝的安史之亂,第三次是北宋的靖康之難,還有其他小規模的遷徙,因此相較於“北方”很早就受少數民族統治與同化,南方繼承了更多漢族的傳統文化。

  中國南方的閩粵一帶,以閩南與客家為主,從閩南、客家文化的表現上,擁有更多漢族文化的“古味”,就語言來說,閩南語、客家話比普通話更接近古代漢語,因此用閩南語、客家話讀唐詩,比普通話更貼近當時的平仄音韻;而就服飾來說,相較於來自滿族的旗袍,客家傳統服飾更具有漢族特色,雖然它們皆已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份,但我們今日談到中華文化復興,就必須重視南方的語言、風俗保留了許多中華文化傳統的精粹,為文化復興帶來的影響力。

  台灣位處中國南方一隅,從文化的歷史脈絡來說,台灣人來自中華文化南遷又渡海,閩粵地區是台灣與中華文化的臍帶,閩南文化與客家文化,再加上南島語族的原住民文化,以及1949年遷台的外省文化,加諸日本殖民留下來的文化習慣,進而九○年後來自東南亞的新移民,共同構成了台灣文化多元的面貌,這亦是中華文化珍貴獨特的資產。

  高雄又是在中華文化南方之南,是先祖400年前渡海的第一站,兩岸的交流、海上絲路從此開始,因此高雄對中華文化復興來說,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與戰略地位。

  南台灣與北台灣的文化氛圍也差異極大。從1945到1950年間,隨著國民政府來台,帶來了近200萬的外省族群,構築了台北成為外省族群領導階級活動的政治、金融、媒體中心,中南部則以農業、漁業、工業為主。從而南台灣保有更多傳統文化的草根性,這也是筆者認為,兩岸文化交流必須重視南台灣的原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