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林富男:以南台灣為丕基 加強兩岸藝文交流
http://www.CRNTT.com   2015-12-14 00:36:32


 
“兩岸文創藝術產業整合,從南方做起”

  高雄市的藝文發展正在起步,唯囿於現實,仍然無法擺脫台北中央政府對各項資源分配“重北輕南”的政經環境格局,這是南台灣人民共同的心聲。

  為了突破資源不足的困境,又急於將南台灣的視覺藝術走向產業化、幫助文創產業規模化,亟需建立一個公開、透明、標準作業的機制,成為被資本市場接受的文創公司,是當務之急。因此筆者2012年召集專業的藝術家、企業法人、企業家、銀行家、媒體人與學者專家共同投資,成立台灣第一家將股票公開發行的視覺藝術公司(8479),冀望藉由資本市場的挹注,促進文創產業發展,為兩岸帶來精彩豐富的美學生活,透過以視覺藝術產業為核心,在“原創藝術村”、“藝富網電子商城”、“台藝美術館”、“台灣文創銀行”及“設計與文創生活”、“公益平台”等5+1營運區塊下,不斷的延展由藝術與文化而衍生之營運價值,實踐台灣文創藝術有價化、普及化、貿易化之願景推動,促進藝術產業化,讓藝術有價值,讓台灣生活美學更容易被體驗,進而將中華文化透過商品輸出到世界。

  兩岸的文創發展,必須協力合作,倘若失去任何一方,都會失所附麗。文化創意,其實是一種如何優化、美化、生活化的概念,這方面台灣走得比大陸早,但大陸幅員廣大、市場更大,文化底蘊更深厚,倘能把老祖宗早期的文化思維,融入在現代人的文化創意產業,此一新文化是可以將中華文化發揚的更廣大,所以兩岸文創合作是絕對有必要的,兩岸合作共創的中華文創,互設工廠與營運中心,相互的拉拔、提攜、欣賞,甚至相互運用對方的資源,共創美好未來。

  現在台灣任何一家工廠、企業的市場已不侷限於在地城市、也不侷限於鄰近的縣市,台灣需要更廣大的市場,首要市場就是中國大陸,再次是華人市場,所以兩岸的經濟共同市場是不可分的。

  這裡也藉著習近平主席三中一青的概念,希望兩岸進行文化交流時,要以中南部為優先,兩岸的文化經濟市場,也應當從南台灣作起。

  2013年中評社在高雄舉辦“思想者論壇─從南台灣看兩岸文化交流”,與談人台灣“前外交部長”黃志芳,他就提出“希望看到中國式的文藝復興”,發揚優質中華文化,讓中國變成價值的制定者,現場與會來賓皆支持南台灣與大陸進行更密切的兩岸文化交流,增進對彼此的瞭解,並希望大陸能夠了解台灣的“本土化”並非“去中國化”,因為這是一個被“政治化”的議題,過去政府不允許人民去探討自己的土地與文化問題,但今日兩岸應該都可以理解,人民對鄉土的情感,是文化認同重要的組成,因此鼓勵人民認同自身成長的鄉土,同時鼓勵兩岸人民到彼此的土地觀光、遊玩、居住一段時間,就能降低隔閡,增加對彼此的認同。

  筆者從各項資源彙整出,兩岸的政府必須要正視一件事情,尤其近十年來,兩岸的文化貿易逆差將近新台幣兩千億之多,這是台灣向大陸買了許多藝術品,相較之下,大陸向台灣購買的藝術品實在太少了。從而兩岸確實需要簽定一個非關政治性的文化教育交流協議,即我稱之“文化ECFA”,個人深切期待兩岸應加快協商腳步,儘快簽署文化ECFA協議,以增進雙方情感,拉近彼此原有的心理距離,逐步消除雙方既有的心理戒備,融化兩岸的心理隔閡,建立昇化彼此互信基礎,才得以使台灣泥土化的文化藝術,藉此平台接軌國際,我們的藝術才能發展得更加平順。個人願意戮力以行,期待以文化ECFA作為華人世界的一個復興中華文化之據點與平台,累積轉化為在地生活內涵,以豐厚中華文化沃土。

  我們須知,中華文化的復興,不是要形塑文化霸權。儒家思想是很柔性的中庸之道,講求敦親睦鄰,重視倫理與道德,再讀老子、莊子倡導自然無為、順從平和,並非是霸權的再造。因此中華文化復興的立基點,是在既有五千年美好優質的文化下,包含在文明社會、現代化進程中,創造優質的當代生活,用文化的感動力,讓地球村的公民共同去瞭解中華文化的人民擁有美好的德性。

  中華文化的復興、再造與創新,不是台海兩岸單方可以獨自進行,唯有通力合作才能完美,我們應“以和為貴、和諧共生”、用“愛與美的力量”,發揮中華文化傳統的中道精神,打造和平發展互利共榮的丕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