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24日電/國家體育總局日前發布的《2014年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公報》(以下簡稱《公報》)顯示,與2007年相比,我國城鄉居民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百分比明顯增加,人均體育消費水平大幅度提高,“花錢買健康”已經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此次調查“把脈”我國當前的體育消費現狀,其總結出的大數據有助於下一步制定政策,進一步提升我國體育消費總量、優化消費結構。
實物型消費占主導
“雙11”堪稱是消費者的節日,在這陣“全民買買買”的風潮中,體育消費異軍突起,為這場火熱的嘉年華添了一把柴。根據阿里巴巴集團提供的數據顯示,“雙11”當天體育用品在阿里巴巴網絡平台的成交額達到44.57億元,比去年同期的28.73億元上浮了55%;成交用戶數為1661.84萬,比去年的1035萬增長了約六成。
自2008年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以來,我國體育消費總額和體育消費人口數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長。《公報》顯示,當前20歲以上人群中有39.9%的人有過體育消費,人均消費926元,比2007年的消費人數比例增長67.7%,人均消費水平增長52%。
高漲的消費背後是不平衡的消費結構,《公報》顯示在消費人群中購買運動服裝的人數比例最高,為93.9%,購買體育器材、體育書刊的人數比例分別為38.8%和9.7%,這些實物型消費的比重大大超過了參與型和觀賞型的體育消費。阿里巴巴“雙11”體育用品銷售額排名前十的產品也都是運動鞋、戶外服裝、運動服等實物型消費品。
對此,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張彥峰副研究員認為,實物型體育消費占主導的原因,一是運動服裝鞋帽等體育產品兼具運動和日常生活兩方面的效用,二是小型體育器材價格相對低廉,所占空間不大,經濟又實用。國家體育總局宣傳司副司長溫文認為,實物消費是第一階段,當消費者在這方面的消費需求得到滿足後,消費領域會向體育健身業和競賽表演業轉變。“目前的體育消費情況可能說明群眾的實物消費需求尚未得到滿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