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定意義上講,世界就是在“全球化”與“去全球化”的不斷交替中曲折前進的。我們十分清醒地知道,資本主義社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的發揮還有一定的潛力,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力量的合作、競爭、較量還在進行之中;從生產力和生產方式、交往方式的角度講,“互聯網+”與反“互聯網+”的合作、競爭、較量也在進行之中。但是,“互聯網+”這一生產工具的大發展必然引發全球範圍內的貧富兩極分化,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和生產的社會化的基本矛盾會更加尖銳,並與現行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必然發生大衝突,從而引發生產關係的一定變革甚至大變革。這種變革在未來一些年內有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一是實質上的“小變革”,就是說,國際壟斷資本“割肉”,對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作較大的調整,為絕大多數窮人讓利,這可以延緩資本主義的生命,羅斯福新政的本質之一就是如此。二是實質上的“不變革”,即國際壟斷資本不作讓步,全球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將被全世界絕大多數的窮人所變革,世界左翼和社會主義思潮乃至運動將較快地有較大的復興。國際壟斷資本無論是“小變革”還是“不變革”,社會主義的全球化必然最終取代資本主義的全球化。
互聯網還會使先進的革命理論的傳播變得如同國際金融資本通過互聯網掠奪別國和他人財富一樣便捷和迅疾。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曾高度評價大工業所造成的日益發達的交通工具在工人的越來越擴大的聯合中的作用。他們說:“中世紀的市民靠鄉間小道需要幾百年才能達到的聯合,現代的無產者利用鐵路只要幾年就可以達到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1頁)在當今時代,互聯網會使當今工人階級的聯合幾個月或幾天甚至幾個小時內就可以達到。特定條件下的“蝴蝶效應”足以使整個地球卷起“當驚世界殊”的風暴。
當然,以美國為首的國際金融帝國主義在全球經濟政治領域占據統治地位,它們也在全球意識形態領域占據統治地位。我們還可以看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在對蘇聯的演變中,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技術和辦法。其中,它們運用廣播電台以及電視、報刊發揮了獨特、重要的作用,比如,用許多虛假和錯誤信息對蘇聯人民反覆灌輸,並使許多人深信不疑。但互聯網是人類歷史上出現的新式媒體,它的最大特點不僅是速度快、容量大,而且顯然更是發布者與受眾之間的雙向互動。信息發布者發布了虛假信息和錯誤東西,知情者就有可能對此立即進行揭露和反駁。這種雙向互動,恰恰是單向灌輸的廣播、電視和報刊等其他媒體所缺乏的。毫無疑問,對於這些揭露和反駁,世界文化霸權主義的發布者固然可以在一定範圍內進行控制,但只能在一定範圍內和一段時日內取得成效。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可以說,由於互聯網的誕生,世界文化霸權者企圖運用互聯網對其他國家進行文化侵蝕特別是對社會主義國家的西化分化遇到了極大的障礙。當然,互聯網上各種觀點都有,可以說是泥沙俱下、魚龍混雜,但從一定意義上講,這也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開辟了坦途。人們在爭鳴中可以比較、鑒別、提高,這對提高世界各國人民的政治覺悟和思想理論水平有極大的好處。從局部和短時段看,互聯網有著很多弊端;但從長遠、根本上講,互聯網這一嶄新的生產工具的出現,有可能會使完全的社會主義社會形態距離我們越來越近。使得全球各地零散的“社會主義復興的幽靈”長上在全球迅速傳播和集聚的翅膀,這無疑有助於極大地推動全球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群眾的反抗與鬥爭由自在轉為自為,並進一步更加緊密地團結和聯合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