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常委、北京市第四中學校長劉長銘(中評社 張爽攝) |
中評社北京3月9日電(記者 張爽)今天上午的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第三場記者會上,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常委、北京市第四中學校長劉長銘就如何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發表看法。他認為,這是一個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要做好它,不僅需要強化政府的責任,全社會都應該動員起來關心留守兒童,研究他們的需求,創辦符合鄉村教育特點的學校。
以下為文字實錄:
中國教育台記者:春節過後,網上流傳這樣一張圖片,7歲的小男孩在和即將離鄉的母親分開時哭喊“不要對我這樣”,小小年紀和父母分割是我國農村6100萬留守兒童的縮影。請問劉長銘委員,扶貧先啟智。您對於改善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方面有什麼建議?
劉長銘:剛才你說的那張照片我也見過,看到這些照片時,我也是百感交集。剛才李部長談了農村教育的問題,留守兒童的教育和鄉村教育的問題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可能我的一些想法更接近於具體的可操作層面。留守兒童是我們國家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的父母為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他們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所以我們應該關注他們孩子的教育問題。由於工作的關係,我對鄉村學校和留守兒童有了一些了解,像大家聽說過的一個老師、一兩個學生的學校,那種村小我都親眼見過,而且我跟他們的老師做過一些交流。
我非常欽佩他們的精神,也非常感動。但我確實覺得這個問題需要重視、需要研究,需要我們全社會的關注,需要我們去幫助這些老師不斷地改進工作,可以把這個工作做得更好。在農村考察過程中,我感到我們黨和國家對於鄉村教育的高度重視,特別是留守兒童,因為我們考察的這些學校裡大部分是留守兒童。我看到一些比較成規模的學校,所謂成規模的學校也就是一二百名學生,他們的校長跟我說,原來有五六百名學生,現在少了,有一二百名學生,他們的營養早餐都能保障,雞蛋、牛奶都能保證,這體現了政府和社會對他們的關愛。在三年前,教育部等五個部門出台了一個關於留守兒童的工作意見,最近國務院又出台了關愛留守兒童的意見,這都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於這個工作的高度重視。
我有幾方面的考慮,首先要強化政府的責任,教育是一個民生工程。作為政府來說,強化政府的責任就是要真正切實落實這兩個意見的精神,特別是我們要重新認識村小存在的意義,它對於打造鄉村文化的重要作用。過去我們撤並是從效率考慮來推進鄉村教育的一種方式,現在我們可能對這個問題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我們要看到一個鄉村的學校對於這個鄉村文化的建設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再有,全社會要關注這些留守兒童,這些留守兒童和城鎮的孩子相比,他們可能沒有比較早的進行開發或者說不像城裡的孩子那樣過早的進行各種訓練。但是無數事實證明,這些鄉村的孩子,包括留守兒童,他們將來可以成長為行業的能手,可以成長為技術人員、工程師、科學家、教授,甚至院士,甚至於諾貝爾獎的得主。我覺得他們未來的發展存在著無限可能。我曾經請原來北大的周其鳳校長給學生做了一場報告,他講了他的童年,他出生於湖南農村,小時候非常苦,交不起學費,他是靠老師資助他學費上學,到了家裡有錢的時候再把錢還給老師。所以我看到網上他抱著他母親的那張照片,我覺得特別能夠理解。說實在看到這張照片我也眼睛發熱,因為我了解了他的童年。1998年獲得諾貝爾學獎的崔琦,他就是河南農村的孩子,他小時候很多時間是幫他的母親到地裡幹活。但是他們後來有了很好的發展,只要我們對他們給予足夠的關注,我想他們會成為各行各業的人才。我們國家的目標是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如果不給予留守兒童和鄉村孩子足夠的關注,那我們建設人力資源強國這個目標就無法實現。所以農村的孩子、留守兒童,我把他看成是人力資源有待開發的“富礦”,他們有著無限的潛能,他們有著無限的發展可能,所以我們要高度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