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記者:我想請問陳部長一個剛剛發生的事情,今年3月初,環保部新成立了氣、土、水三司,替代原來的污染防治和總量司,有人評價說這是為了解決環保部部內九龍治水或者考核標準不一的問題,不知道這種調整的背後有什麼考慮?未來會給環境治理帶來什麼變化?在更高的領域有沒有可能也改變這種環保工作齊抓共管但是相互制肘的情況?
陳吉寧:謝謝您提問。去年2月,中編辦給環保部一個批覆,撤銷污染防治司和總量司,建立水、土、氣三個司,我們經過一年多的工作,廣泛調研,聽取各方意見,形成了一個可操作的方案,這項工作近期已經啟動。但是這項工作涉及面非常廣,不僅僅是兩個司變三個司的問題,涉及到一些流程的重構,涉及到與其他改革的銜接,比如環評制度改革的銜接。所以,這項工作還在進行之中。這項工作完成之後,我們會專門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媒體介紹這項工作的整體情況。
今天我想在這裡強調,我們做這樣一項改革,主要目的就是要強化以環境質量改善為環保工作的核心,通過水、土、氣三個有明確質量要求的環境介質作為我們的核心業務司,強化我們的工作目標怎麼樣圍繞大氣、水、土壤環境質量的好轉和改善來梳理我們的業務,強化我們的工作要求,提高我們的工作質量。這是在“十三五”時期,我們適應新的形勢完成環境質量總體改善這個目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改革舉措。謝謝。
中央電視台、央視網、央視新聞客戶端記者:我們知道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三五”規劃綱要中都對未來環境保護的工作提出了非常多的具體可量化的數字指標,但是說實在話,老百姓對這些數字指標並不是很敏感,我們更關心的是看天天藍、看水水清。我想問一下環保部長,這些數字指標的制定,其標準是什麼?這個指標究竟是高了還是低了?在實行過程中有沒有什麼難度?
陳吉寧:謝謝您提問。“十三五”的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小康社會有一些短板,其中一個突出的短板就是生態環境問題,所以“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今後五年要實現環境質量的總體改善。怎麼理解?我們詳細地進行測算,一個地區一個地區地分析,今後五年我們怎麼樣科學界定我們的目標。這個目標不能那麼輕易地達到,要跳一跳,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夠達到,但是又不能操之過急,又有可達性,所以這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作,我們是在全面分析的基礎上提出的。
如果大家關注這些指標的話可以發現,有兩大領域:一是環境質量。不論是水,還是大氣,都提出了明確的環境質量要求。質量就是與老百姓的感覺直接相關的。二是總量的要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這些指標都有總量的要求,它不是和環境質量直接掛鈎的,但是它對改善環境質量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大家在質量指標上也會看到,我們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要保護住好的。大家看不論是大氣指標還是水指標,大氣是優良天數,水是優良水體,都有明確要求。這個要求就是今後五年不論怎麼發展,好的不能再降低了,甚至要提高,這是一個底線要求。還有一類指標是解決突出問題的,比如非達標地區的PM2.5,劣V類水體,主要是解決我們現在面臨突出的環境問題,所以我們有兩類這樣的指標。我們也把這些指標和發達國家在相同的時期進行對比,他們的情況怎麼樣,他們解決這些問題的進度怎麼樣,我們進行了對比,感到實現這些指標還是非常困難的。
有兩個原因:一是目前我國的污染排放量仍然居高不下。大家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基本上在1800到1900萬噸左右,根本好轉還要大幅度的削減,我們的排放量仍然過大。二是我們也到了一個階段,削減什麼污染物變得非常複雜,過去我們是削減4個污染物就解決了,大氣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如果大家今天看到了綱要,我們提出了要削減揮發性有機物(VOCs),單純削減氮氧化物已經不夠了,而VOCs的削減和氮氧化物要協同削減才能見效果,怎麼協同?什麼樣的比例?各地情況又不一樣,所以科學決策的要求大幅度提升。我們也到了另一個階段,需要系統、科學地解決我們怎麼樣用更好的方法、更小的代價解決污染問題,整個指標的設定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從這樣一個思考下設置的。我們有信心完成這樣一個目標,給老百姓提供更乾淨的水、更藍的天、更潔淨的土地。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