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早認定釣嶼屬中國。
《宮古、八重山二島考》,承認釣嶼屬中不屬琉。1870年代,日本利用清廷積弱和無能,於1879年以武力完全侵占了琉球。日本吞並琉球,清政府曾多次提出抗議。而且自始至終未予承認。1879年4月4日,日本完全侵占了琉球;5月10日,清政府通告駐北京的公使六戶璣,表示不承認日本對琉球的“處置”(即吞並)。中日兩國間就琉球的歸屬問題,展開了長達一年半時間的交涉。1880年10月,清朝總理衙門與日本公使六戶璣根據日本提案,議定了“分島、改釣”的條約方案。這份《宮古、八重山二島考》,簡稱《二島考》,是1880年10月7日,日本談判大臣六戶璣面呈中方談判大臣沈桂芳的。
日本外務省編寫的《宮古、八重山二島考》,是日本政府專門就“分島、改釣”方案所擬定的“日本國將琉球南部宮古、八重山屬之大清管轄”條款而提供的二群島地理資料,它清楚地限定了宮古、八重山二群島的地理疆域和界限。在《宮古、八重山二島考》內,其中八重山群島部分只包括:石垣島、小濱島、武富島、波照間島、入表島、鳩間島、黑島、上離島、下離島、與那國島共十個島嶼,其中並無中國固有領土釣魚島列嶼(釣魚嶼、橄欖山諸嶼礁、黃尾嶼、赤尾嶼)中任何一個島嶼和礁岩在內;文件並明確指出:“宮古、八重山二島為沖繩(琉球)西南部”,“與那國島…………為沖繩(琉球)西南極界(疆界)”。而釣魚島列嶼是在與那國島、黑水溝(今稱東海海溝或中琉界溝)以西,位於閩海之內,自當不屬於琉球王國版圖,乃是中國固有領土,即其主權屬中不屬琉。
公元1880年(清光緒六年、日明治十三年)10月7日,中日在北京舉行“公島、改釣”第六次談判時,席間日方面呈中方由日本外務省編寫的《宮古、八重山二島考》,非常清楚地承認釣魚島列嶼不屬於琉球王國版圖,而是中國固有領土。它是日本外務省編寫的正式官方公文,日本政府無法否認,意義重大,至今仍具有權威性的法律證據價值。此文獻采自清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檔案,現存台北藏清總理衙門檔案之中。
《宮古、八重山二島考》鮮為人知,文中與那國島“為沖繩西南極界”,過去所有釣魚島作者均未提及,這點極為重要,因是出自日本外務省之言,對反駁日本的“釣島日土論”,具有重要實證價值。
《宮古、八重山二島考》這份歷史文獻,筆者收藏有其影印件。
公元1885年,沖繩縣令和日外務卿,都認定釣嶼屬中國。
在公元1885年之前,日本對釣魚島列嶼,除少數學者外,普通武士和老百姓對其甚至聞所未聞,日本政府尚未策劃侵占之。日本侵占琉球群島,在軍事上是為侵略朝鮮和中國做準備,因為琉球群島在地理上具有重要軍事價值。日本在完全侵吞琉球王國之後,於公元1885年開始策劃侵佔中國釣魚島列嶼,在軍事上,企圖以此作為侵略中國台灣和東南沿海各省的跳板,因為該列嶼在地理上亦具重要軍事價值。日本政府為了侵佔中國釣魚島列嶼,內務省首先密令沖繩縣對該列嶼進行調查。對此,沖繩縣令西村舍三在公元1885年9月22日呈報文件中稱:
“蓋久米赤島、久場島及魚釣島……其與數日前所至之大東島(位於本縣及小笠原島之間)地勢相異,而與《中山傳信錄》中所載之釣魚台、黃尾嶼相同,無置疑之處也。若果為一者,則已為清國册封之舊中山王之使船所詳悉,且各命其名,以為琉球航海之目標。故若效此次大東島之行,勘察之後即立標樁,恐有所不妥。”(《日本外交文書》第18卷“版圖關係雜件”)沖繩縣令西村舍三呈報文件影印本,刊於拙著《王基文文集》上卷第299頁。
日本內務卿山縣有朋,是軍國主義最狂熱的鼓動者,一心要侵佔中國釣魚島列嶼,對西村舍三提出“勘察之後即立標樁,恐有所不妥”的意見,不以為然,仍想把此事提交日本太政官會議。公元1885年10月9日,他首先和日本外務卿進行了協商。對此,外務卿井上馨複函如下:
“內務卿伯爵山縣朋閣下親展:
第三十八號
茲沖繩縣實地勘察沖繩縣與清國福州間散布之無人島、久米赤島外二島,並建立國標之事,本月9日第83號文中協商之意已悉。此島嶼近清國之境,較之前番勘察已畢之大東島方圓甚小,且清國已命其島名。近日清國報紙等,風傳我政府欲占台灣近旁之清國所屬島嶼雲雲,對我國心懷猜疑,我國已屢遭清政府之警示。此時若公然驟施立國標諸策,則易為清國所疑。竊以為目下可暫使其實地勘察,細報港灣之形狀及有無開發土地、物產之望,建立國際、開發諸事留待他日。
勘察大東島之事及此次勘察之事,不宜見諸官報及報端為上,萬望以之為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