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疑有千餘人頂替學籍參加高考】
顧春麗和程如法雖然同為灌南縣人,但兩人老家並不在一個地方,上學時期也並無交集。1993年高考中,顧春麗順利被淮陰師範錄取,而程如法則如願進入一所稅務學院讀書。大學畢業後,兩人又先後回到灌南老家工作,機緣巧合的是,改名換姓後的程如法與顧春麗在灌南白皂相遇了。“當時她在白皂教書,我在那邊做稅務工作。”程如法向現代快報記者介紹,直到兩人相熟、戀愛之後,他才知道妻子也和自己一樣,都因為頂替他人學籍參加高考,而過起了化名生活。
“那個時候,這樣的情況很普遍,其他的不知道,光我們學校,現在還有印象的就有四五個。”程如法夫婦介紹,像他們一樣頂替別人學籍參加高考的現象,在當時的灌南縣較為普遍,光1993年的白皂中學,就至少有四五個類似的情況。而整個灌南縣當時共有20多個鄉鎮,幾乎每個鄉鎮都有一所中學,再加上縣城中學,當年究竟有多少人頂替學籍參加高考,根本無法算清楚。而據夫妻倆透露,如今,不少當年化名高考的學生都在灌南縣工作,有的已經成了當地政府的重要官員,但仍然用著別人的名字。
在調查過程中,現代快報記者通過相關渠道獲得了一份在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灌南縣部分化名高考考生名單,如公安系統的石某,教育系統的王某、趙某等人,其中多人在當地機關單位任職,不少人已身居校長、副校長要職。6月17日,根據這份名單,現代快報記者輾轉聯繫了部分親歷者,現任灌南縣某中學副校長的楊某就是其中一例,據他坦言,參加高考時,本姓苗的他因頂替他人學籍改成了現在的名字,好在改後的名字與母親同姓,回城參加工作後,他到當地公安機關將原來的名字改成了曾用名。
儘管名單上的很多人不再願意提及過去的事情,據楊某估算,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十幾年間,光灌南一個小縣城,就至少有一千人通過這種方式參加了高考。很多人都心知肚明,在當時,這樣的情況已然成為公開的“潛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