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那段工作經歷對吳建民影響至深,他曾說,“聯合國教給我跳出本國看世界;聯合國使我有機會同全球最好的外交官打交道;聯合國教我如何把握世界的脈搏;聯合國讓我看到了全球的頂級外交。”
吳建民一生擔任過很多職務,但被人稱呼最多的還是:吳大使。吳建民在歐洲曾擔任9年大使,駐荷蘭、駐聯合國特命全權大使,還有中國駐法國大使。
在得知吳建民去世的消息後,法國駐華大使顧山悼念他說:法蘭西人民失去了一位知曉法國並為中法關係做出巨大貢獻的偉大朋友。
一如顧山所說,吳建民當法國大使那幾年,平均每年在法國各處要做五十多場報告,他會抓住一切採訪、演講、出席重大活動和宴請的機會,讓法國人更多地了解中國。
“吳建民在1998至2003年擔任中國駐法國大使期間,主要任務是爭取歐盟解除對中國實施的武器禁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教授克里·布朗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說,2004年,來自美國的壓力意味著這方面的嘗試以失敗告終,不過,“這個挫折並沒有給吳建民對中國與外部世界關係採取的平衡、開放心態的思維帶來負面影響”。
在法國當大使期間,吳建民有一個“癖好”曾成為外交界的趣聞,就是他要親自“挑廚師”。“我駐外當大使,幹部是領導分配的,我一般不挑,但是廚師我得挑。”吳建民說過:“好廚師是大使的秘密武器。”
因為有位好廚師,能做一手地道的中國菜,吳建民在駐法大使任上,曾經請到法國總統夫婦來他的官邸吃了一頓飯。吳建民說:“中國人和法國人走到一起,談起吃,可以談得沒完沒了。”
在他的努力下,中國在西方的第一個文化中心設立在了法國巴黎。他就此推動創立“中法文化年活動”,並且讓埃菲爾鐵搭披上了“中國紅”。
他離任前,法國總統希拉克親自為他授予“大將軍級”勛章。希拉克在給他授勛時還風趣地對吳建民夫人說:“大使夫人,可惜這枚勛章不能分成兩半,但我要強調,這枚勛章也有您的一半。”
“在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工作的很多人,不管是新人還是老人,吳大使與施大使這對外交伉儷,一直是我們的典範。”一位中國駐法國大使館現任外交官接受南方周末記者採訪時說,“他們非常恩愛,施大使之前本來可以到另外一個國家做大使,但她犧牲了做大使的機會,把大使夫人要做的事料理得特別好。她是一位既當過大使,又當過大使夫人的傑出女性。”
學生眼裡的吳院長
卸任駐法大使職位後,吳建民的外交官生涯畫上了句號。然而,2003年,64歲的他卻又出任外交學院院長。
“老院長為我們外交學院的發展傾注了很多心血。他曾說,校長就是要為學生、學校多做貢獻。我們現在腳踩的這片地(指外交學院沙河校區),是他最早提出建設的。”吳建民的學生、外交學院講師馮繼承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吳建民當院長後,提高了外交學院教師的津貼。他在任的5年間,外交學院的知名度也飛速提高。以前很多人都只知道展覽路加油站,並不知道外交學院。”
對於老院長離世,外交學院師生第一時間表達了緬懷之情。6月18日,吳建民去世當晚,在外交學院沙河校區,學生們自發組織了追思會。現場有近500名學生,除了有很多他以前的學生之外,很多大一和大二的新生也來了。
外交學院副教授任遠喆記得,吳建民任院長期間,身體力行推動外交課程發展,“外交學院有兩門非常經典的課程:交流學和外交案例課,就是他開創的。他當院長期間,還請了老外交官,包括大使和參贊來給我們上課。”
憑借多年積累的人脈關係,吳建民在任院長期間,還為學生們請來了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前外交部長李肇星、前國新辦主任趙啟正等各界知名人士。
一位學生會的林同學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退休後,老院長每個學期都會來學校做講座,他很支持學生組織的各種活動,只要邀請他,有時間他一定都會參加。”
“對於很多他的學生來說,他不僅是一位嚴師,有時更是一位慈愛的父親。”馮繼承對南方周末回憶,當年她在讀博時,曾有去以色列學習的機會,“但是我很糾結,我希望早日能完成學業,他說這個機會很難得,中東是世界上最複雜的地方,如果你能了解這個複雜的地方,其它的複雜問題就不在話下了。他支持我去以色列訪學,說哪怕你去那裡可能會延遲畢業,他覺得都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