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6日電/長期以來,中國公立醫院“管辦不分”、“政事不分”以及現有的編制管理方式等受到外界詬病。公立醫院行政化色彩濃厚被認為是阻礙醫改的一大問題,“去行政化”則被廣泛認為是醫改的必由之路。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逐步取消學校、科研院所、醫院等單位的行政級別。然而由於該項改革牽涉利益眾多,也亟待完善各項配套措施,多地的推進速度緩慢。
近日人社部新聞發言人稱,將研究制定高校、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後的人事管理銜接辦法。這一表態意味著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已成定局。
與多地依舊在探索“去行政化”路徑不同,深圳市早已明確提出新建市屬公立醫院不再實行編制管理,取消公立醫院行政級別。
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胡薇認為,深圳有非常好的改革土壤。這是個新城市,理念也很先進,利益阻礙沒有那麼深,很多體制機制改革可以走在前面。全國醫改“去行政化”的目標是一致的,只是深圳改革的步伐更快。
三年前,李明(化名)辭掉在北京世紀壇醫院編制內的職位,南下深圳加入彼時剛成立的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放棄體制內安穩的崗位,加入一個沒有行政級別和編制的醫院,李明並不是孤例。
2012年,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正式投入運營。甫一出現,這家公立醫院便引起了業內關注。這家由深圳市政府投資,香港大學團隊進行管理的公立醫院不再有“鐵飯碗”:所有員工不再具有事業編制身份,醫院取消行政級別。
不要按照編制來給醫院撥錢
在全國的醫改中,深圳市率先在新建市屬醫院全面取消編制,按照崗位管理模式採取全員聘用。
中國衛生事業單位編制標準的制定工作始於20世紀50年代。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編制”已限制了政府財政撥款,導致公立醫院內醫務人員收入呈現“二元結構”。
在中國,“編制”是各級財政部門擬定財政預算和核撥經費的主要依據。事業編制經費來源一般由國家事業費開支,只有在機構編制部門審核同意設置的機構和核批的編制範圍內,財政部門才能列入政府預算範圍並核撥經費。
這也是人們說的“錢隨編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