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30日電/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7月22日刊登《有關撰寫政治演講稿的五個迷思》一文,作者為比爾·克林頓總統前演說詞撰稿人傑夫·謝索爾。文章全文如下:
梅拉尼婭·特朗普本周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的演講掀起軒然大波——查找搖身一變成為特朗普陣營內部撰稿人的剽竊者——這很不正常:演說詞撰稿人鮮少是公眾關注的人物。假如我們有個信條,那就是培養“追求默默無聞的激情”,那是1937年布朗洛委員會對總統身邊的工作人員提出的要求。這種工作多半是不為人知的苦差事。美國人傾向於不相信政客們如簧巧舌說出的話,而撰寫演說詞過程的不透明可能更加重了人們的猜疑。以下是對我們這個行當的五種迷思。
迷思一:政治人物是傀儡。
理查德·尼克松——口才不如約翰·F·肯尼迪,1960年大選中最終敗給肯尼迪——對肯尼迪頗為不屑,稱之為“照本宣科的傀儡”,重複著其演說詞撰稿人、了不起的特德·索倫森的話。這種指責站不住腳;肯尼迪天生的口才和機智風趣在每一次的即興演說中顯而易見。
認為當今政治人物只是傀儡或學舌鸚鵡是不對的。撰寫演講稿多半是密切合作的過程:撰稿人和演講人來回討論提綱和草稿,反覆斟酌行文的流暢或論據的焦點,提煉(有時是毀掉)一個好句子。
演說詞撰稿人太偏離首長的意圖是要倒黴的——這是我2000年的一個教訓,當時我從一篇重要的講話稿中删除了克林頓總統寫的一段話。他嚴厲地對我說:“照原樣給我恢復。”然後他說了原稿上絕對沒有的一個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