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4日電/“最終的調查報告已經呈交國務院,我們現在等待最後的批示,但不知道什麼時候公布。”近日,財政部、工信部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這份打著“機密”字樣的調查報告中,包含著工信部、財政部等四部委在今年上半年通過長達半年時間調查而列出的騙補企業名單。這份報告早在七月就上報國務院,但至今未對外公布。
但報告內容和名單,中央高層已然知悉。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在7月初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座談會上已經公開表示,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已就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督查報告作出批示,要求嚴肅懲處騙補行為並完善相關制度。同時,近日大連市發布了《關於純電動客車市財政購置補貼有關事宜的通知》,通知表明,國務院已經在政府內部公布了騙補督查結果。而財政部人士在近期中國電動車百人會夏季論壇上也開始對監察工作做出反思,坦誠監督“存在諸多漏洞”,並開始部署下一步工作。
“適應產業發展新問題,針對新形勢、新問題,滿足產業發展壯大的需要,也急需財政政策進行調整。”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表示。財政部同時表示,未來財政補貼政策將在四個方面發生改變:首先,配合工信部在提高技術門檻的基礎上提高財政補貼政策;其次,補貼標準將在彌補成本差價和促進技術創新上實現基本平衡;第三,健全監管體系,建立基於互聯網的信息監管平台;第四,建立市場化的扶持機制。
調查報告內容實際上已處於半公開狀態。在7月國務院副總理馬凱主持的西安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座談會上,參會者包括工信部、國資委等十個部委的官員,以及來自28個新能源汽車重點推廣省市自治區的官員,此外還有包括 比亞迪 、鄭州 宇通客車 等在內的部分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的高層。這次會議被認為是“標誌著騙補核查行動已經完成”。
在這次會議上,肖亞慶宣讀了工信部、財政部等四部委的調查報告,但對於最受關注的騙補企業名單,並沒有公布,而相關部門對此進行了嚴格保密管理。外界對此的猜測是,涉及企業的數量和層級可能較為令人意外,而地方政府也可能參與其中——企業數據造假騙補等行為往往並非企業一家之惡,在一些極端的騙補案例中,有時候地方政府也淪為“幫凶”。“國資委主任宣讀調查報告本來也是一個有意味的事情,為何四部委的調查報告要由國資委宣讀?”對於此舉,國資委一位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記者透露,原因在於汽車行業企業大部分為國有企業,而在這次調查中,有國資企業涉嫌騙補,而由肖亞慶來宣讀報告,實際目的是為了震懾國資系統,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誰在騙補名單上?
新能源汽車騙補調查啟動至今已經超過7個月了。1月21日,工信部聯合財政部等四部委宣布啟動騙補調查,要求在2月5日前上報企業自查報告,隨後有消息表示騙補調查結果將在四月左右公布,此後6月、7月再次有媒體報道稱騙補企業名單將公布,但時至今日,這份名單依然沒有確切的公開時間。騙補名單為何遲遲不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