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國統區報紙確定紅軍戰略轉移方向
長征途中通訊十分不便,致使紅軍主力部隊之間的聯絡經常中斷。由於國統區報紙種類多、發行範圍廣,因此紅軍每到一地都會派人專門搜集報刊資料。
據張聞天的夫人劉英回憶:“毛澤東等領導同志還有一個習慣,每到一地,顧不得吃飯休息,就研究各個部隊發來的電報,還盡可能地找報紙來看。下面部隊得到報紙也往中央部隊送。他們把這些東西當寶貝一樣,看得很仔細,反面文章正面看,從中了解敵我情況。”
有一個眾所周知的故事:1935年9月,紅軍到達哈達鋪後,毛澤東憑借繳獲的《大公報》,了解到陝北有相當大的一片蘇區和相當數量的紅軍。這一重大消息促使黨中央作出了落腳陝北的戰略決策。
事實上,不少在長征中掉隊的紅軍,也是在看了《大公報》的有關報道後,知道了大部隊的去向,趕上了隊伍。1937年2月,周恩來在西安會見《大公報》戰地記者範長江時指出:“你在紅軍長征路上寫的文章,我們沿途都看到了,紅軍幹部對你的名字都很熟悉。”
“借船出海”構建中國共產黨對外宣傳陣地
為打破國民黨政府的新聞封鎖,真實報道紅軍長征的實際情況和中國共產黨北上抗日的真誠願望,1935年12月9日,中國共產黨在巴黎創辦了《救國時報》。這份報紙在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直接領導下,積極傳播長征信息,著力塑造共產黨和紅軍的抗日形象,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同情與援助,堪稱中國共產黨對外宣傳的“紅色陣地”。
比如,1936年12月,楊定華在《救國時報》上發表的《雪山草地行軍記》和《從甘肅到山西》兩篇長篇長征實錄,以親歷者的視角,詳細介紹了紅軍長征中的所見所聞,擴大了紅軍和長征的影響。
陳雲是黨內利用海外媒體宣傳長征的傑出代表。他曾在巴黎出版的《全民月刊》上,假托被紅軍俘虜的國民黨軍醫之口,介紹了紅軍長征的相關情況,收到了良好的反響。
長征中,雖然紅軍的辦報條件簡陋,規模也十分有限,但卻積累了豐富的開展報刊活動的經驗,為黨的新聞宣傳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來源: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