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線國家開展發展政策的“對接”,成為不約而同的選擇。
向北,中國和俄羅斯簽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合作對接聯合聲明,與蒙古國商定對接“絲綢之路”與“草原之路”,中俄蒙經濟走廊建設穩步推進;向東,中國與韓國決定推進四項發展戰略對接;向南,與越南加緊磋商“一帶一路”和“兩廊一圈”合作,與新加坡的“一帶一路”合作項目更具“示範性、創新性”,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方興未艾;向西,與哈薩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聯通,同波蘭“可持續發展計劃”對接,同歐洲“容克投資計劃”相銜接……
習近平主席出訪過程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領導人經常會提出一個請求:請講一講中國的治國理政思路和經驗。
他們對中國的熟知令人驚嘆,對中國發展政策走向保持密切關注。“中國的發展是個奇跡。欽佩中國的發展,願意借鑒中國成功經驗。”“儘管讀了市面上很多關於中國的著作,卻仍然不解渴。”“中國‘兩個一百年’目標非常了不起。”“願意同中方交流借鑒改革經驗,加強全方位合作。”……
中國改革發展的追夢征程,同沿線國家渴望發展的進程,並行不悖、攜手共行。
“一帶一路”,一條文化大通道。在世界各國不同文明融通交匯的今天,它搭建了解彼此、走進彼此的橋梁。
“未之見而親焉,可以往矣;久而不忘焉,可以來矣。”縱觀人類文明進程,古絲綢之路以其連接文明形態之多、跨越歷史時期之長而著稱於世。駝背上,不僅有絲綢和茶葉,還承載著文化和精神。航海舵手征服的,不止是路途的遙遠,還有心靈的距離。
過去幾個月中,習近平主席發出的兩封賀信引發格外關注。
第一封信於今年7月發出,寄語人民日報社主辦的2016“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希望各國媒體“為推動國家關係發展、溝通民心民意、深化理解互信方面積極有為,為‘一帶一路’建設發揮積極作用”。
第二封信寫在不久前,寄語首屆絲綢之路國際文化博覽會。文中講道:“要堅持多樣共存、互鑒共進、合作共享,加強文化交流,倡導文化平等,保護文化遺產,推動文化創新,加強文化合作,讓人類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化造福更多民眾,讓世界更加美好。”
兩封賀信,恰是“一帶一路”追求文明互鑒、民心相通的一個縮影。從提出倡議到推進實施,習近平主席擘畫“一帶一路”藍圖,源源不斷地汲取植根歷史的文明滋養,浸潤民心相通的精神力量——
“弘揚絲路精神,就是要促進文明互鑒。人類文明沒有高低優劣之分,因為平等交流而變得豐富多彩,正所謂‘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一帶一路’延伸之處,是人文交流聚集活躍之地。民心交融要綿綿用力,久久為功。”
推進文明交流互鑒、打造民心相通,一再寫入“一帶一路”建設的文件。在共創“一帶一路”新型合作模式的整體布局中,人文交流是“三大支柱”之一;在推進“一帶一路”重點領域項目的統籌規劃中,加強人文領域合作成為重要內容。
全球治理的磨合,首先要尋求文化的認同;全球治理的共識,也要從文化傳統中探索溝通之道。豐厚的文明底蘊、深厚的友誼支撐,為“一帶一路”在沿線國家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培育了富饒肥沃的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