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個基本要點則從更細微的角度對核心素養予以闡釋,其中不少要點直指當前教育改革過程中的難點與痛點,讓人眼前一亮。如提出“批判質疑”,要求學生具有問題意識;能獨立思考、獨立判斷;思維縝密,能多角度、辯證地分析問題,做出選擇和決定。提出“審美情趣”,要求學生具有藝術知識、技能與方法的積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藝術的多樣性,具有發現、感知、欣賞、評價美的意識和基本能力。
再如,提出“珍愛生命”和“健全人格”,要求學生理解生命意義和人生價值,具有積極的心理品質,自信自愛,堅韌樂觀;有自制力,能調節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具有抗挫折能力等。針對當前遭詬病較多的,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不足的問題,本次核心素養的框架也正式提出了“問題解決”的關鍵詞,要求學生善於發現和提出問題,具有在複雜環境中行動的能力。
對此,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課題組負責人、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林崇德介紹:“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主要遵循三個原則,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
“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堅持以人為本,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與教育規律;充分反映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全面體現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著重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把核心素養研究植根於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土壤,系統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確保立足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林崇德介紹。
以評價做抓手,推動核心素養在實踐中的落實
核心素養如何落實,記者發現,這是專家學者以及廣大教育實踐者思考最多、挑戰最大的方面。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國家督學張緒培的一段話耐人尋味:“有人說,什麼是素質?當你把在學校學的知識都忘掉的時候,剩下的就是素質。今天孩子在課堂里學化學,不是讓他成為化學家,我們關注的是,畢業以後,作為一個公民,學過化學和沒學過化學有什麼差異?化學能留給他終身受用的東西是什麼?這就是核心素養。”
正因素養教育反映在整個學校的教育教學之中,反映在課程中、教學中、課堂中、活動中,反映在學校的顯性和隱性的文化中,其落實也就變得格外不易。課程改革、教師培訓、科學評價,缺一不可。
為此,張卓玉督學建議:“基層學校需要通過研製體現核心素養的教師培訓手册,對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的授課老師進行教學結構、能力結構的培訓,利用好測試的指揮棒,引導一線教學。”
|